第5章

马头墙 广谱抗菌药 2935 字 8个月前

汪鸿里他爸的房子就靠着海边,客厅有个很大的吊椅,从飘窗向外望去,能隐隐约约的看到海。

之前汪仪并没有让汪鸿里知道他爸在外面有了人,但是汪鸿里怎么会不知道呢,平山村里没有秘密,爸妈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分开。汪鸿里在进门之前还做好了心理准备,以防他爸爸家会有一个陌生的女人冒出来喊他“鱼仔”,但是,意料之外的,房子只有汪鸿里他爸一个人住,一年前那个怀孕的女人早就没了踪影,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汪鸿里郁郁寡欢的在宁波住下了,吊椅一晃一晃的,摇的有些晕,不晓得陶徊有没有看过海,他想。

不过,小孩终究还是小孩,抵挡不住新鲜事物的吸引,几趟海滩一跑,汪鸿里又开心起来,好像几天前照死拒绝离开平山村气鼓鼓河豚鱼一样的小孩不是他。

海浪卷着小鱼小虾向岸边扑来,又带着泥沙退潮,浪花的泡沫被打起高高的抛在空中,旋转着落下,海鸥时不时的俯冲衔走海面上浮着的小鱼。

人们一个个的像下饺子一样涌入海水中,游泳圈、浮板、浮袖杂乱的漂在水上。

经过几次呛水,汪鸿里终于在海里浮了起来,他爸拉着他的手,让他仰起头用脚背快速的打水,水面被汪鸿里打的“啪啪”响,水花四溅,一滴海水飞到他嘴里,他尝了尝,咸咸的。

平山村。

陶徊用筷子夹起他奶奶刚烧好的黄山鳜鱼,送到嘴里,有些苦,“奶奶”。

陶奶奶答应了一声,“怎么了?”

“鱼有些咸。”

陶奶奶夹了一口鱼肉,嚼了嚼,“是咸了,咸的都有点发苦,不能吃就不吃了吧。”

“怎么回事呢,明明是按照汪家阿婆教的方法做的。”陶奶奶嘟囔着把鱼端回了厨房。

汪鸿里去宁波已经一周了,陶徊这一周过的都没什么意思。

上午写作业,下午去鹿鸣客栈上琴课,晚上翻着故事书陪陶奶奶编竹篮竹筐,一天就过去了。陶徊总是白白净净的样子,说话文文气气,学习也好,小模样看着懂事的紧,邻里邻居常拿陶徊跟自家小孩对比,“看看人家徊仔!”这是村里小孩淘气时必能从长辈那儿听到话,长此以往,在陶徊面前,村里的小孩们自卑之余还带着一点小小的嫉妒,除了陶姐儿偶尔会来找他聊聊天,村里的小孩们基本上不和陶徊一起玩。

陶徊觉得自己有点不对劲,感觉汪鸿里去宁波后他就像没有了朋友一样,孤独的影子挥之不去,心情跟父母把他一个人放在广州的家里时一样,闷闷的。

阿湾坐在敬德堂的门槛上,小胖手托着腮,看着仁礼堂中庭的陶徊按序浇花,浇过兰花,浇吊兰,大黄就跟着他后面跑,跟屁虫一样。

小萝卜头忧伤的叹了口气,这几天皮痒,因他哥不在,耐不住寂寞去仁礼堂骚扰过陶徊几次,一会儿扯着陶徊要他带自己去采南湖的莲蓬,一会儿把陶徊作业翻得乱七八糟,一会儿又把陶徊床当蹦床在上面可欢的蹦跶,不得消停,就想激起陶徊的愤怒,让他痛痛快快和自己打一架,可是陶徊是素质教育的典范,待人都是和和气气、充满包容的,任阿湾怎么撩拨怎么犯嫌,都把阿湾当个顽皮的弟弟,一点儿也不生气。小萝卜头没能挑起战火,很是苦涩,皮更痒了。

陶姐儿不理门外缠着她给糖的阿湾,举着三根绕绕糖进了仁礼堂。

“喏!六阿公给的,他最近不卖草编蚱蜢了,改卖绕绕糖,这玩意儿好做好卖赚得还多。”六阿公一把年纪了还在家闲不住,喜欢自己倒腾些玩意卖。

陶徊伸手接了一个绕绕糖,阿湾小萝卜头个子矮一截儿,一蹦一蹦地够陶姐儿另一只手上的。

陶姐儿做了个鬼脸,她本来个子就高,一踮脚,把手扬的更高,“嘿嘿,够不着够不着!”

阿湾不放弃,一个饿虎扑食,砸向陶姐儿,“啪嗒”,陶姐儿吃不住,手一松,两个绕绕糖都被阿湾搞到地上了。

仁礼堂,陶徊一手抚摸着大黄,一边无奈的看着中庭。

阿湾赖在地上,一脸被打了的郁闷,郁闷之下又有些小小的舒坦,皮终于不痒了,他的小短裤蹭的一屁股灰,肥脸蛋被揪的发红,像煮熟的红烧肉。

陶姐儿提着小萝卜头的胳膊想把他拉起来,阿湾得瑟地向陶徊展示:“陶姐儿打我!”

“那是谁把糖搞到地上的?!害的我就舔了几口就没了!”

阿湾扶着屁股,哼哼唧唧。

“又打架了?”听到陶姐儿扯着的大嗓子,汪阿婆急忙从敬德堂赶来,“小祖宗哦,你哥在家,跟你哥打,你哥去宁波了,跟陶姐儿打,翻天倒地,一天不打架是不是皮就痒?”

这样一闹,陶徊原本惆怅的心思也没了,拦着作势要揍阿湾的汪阿婆。

“哎,不省心哦!”汪阿婆揪着阿湾的小肥脸,把他拉去敬贤堂,让他爸——汪鸿里舅舅教训去了。

“陶姐儿。”陶徊叫住正要往外走的陶二妮。

陶姐儿回头,表情疑惑,“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