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立回房时,青妩已经回到了他们惯常住的那间卧房,宣灵在摆放碗筷,青妩倚在软塌上看书,时不时抬眼看一眼窗外。
因此,景立一进院子,青妩便看到了他,她将书册撂到一旁,然后把特意站起身,给进屋来的景立亲自解披风,“王爷,您回来了?冷不冷?”
王爷。
您。
从称呼上的隐秘变化,景立意识到,今天下午一定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
他第一反应是去看青妩的表情,却见她神色淡定,垂着眸子,十分乖顺地给他解衣扣。
“绥绥。”景立握住青妩的手,大掌裹住她的手背,试探道:“发生什么事了?”
青妩一怔,笑着把手抽出来,继续给他解扣子,“什么也没发生啊,怎么这么问。”
景立比她高了将近一头,一低头,正好能把青妩的表情收入眼底,他清晰地看到青妩的睫毛不自觉地颤了两下,愈发确定他不在的时候,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想问宣灵,但她正忙,且当着青妩的面。
景立干脆将这念头搁置,松开扶着青妩的手,看看这小姑娘到底想要做什么。
青妩自然是不知道男人的心理变化的,她将披风搭到一旁的屏风上,然后拉着他到堂屋用膳,“王爷,我特意吩咐人给你做了海参猪骨汤。”
她吩咐宣灵退下,然后亲自挽了袖,给景立盛汤,端给他,“王爷尝尝。”
景立接过,浅浅抿了一口,正要开口,就听青妩问:“好不好喝?”
实在有些过分殷勤了,景立斜睨她一眼,问:“我的好王妃,怎么这么贴心?”
青妩立刻作出一副备受打击的模样,“王爷是怨我平时不贴心?”
景立哪会瞧不出来她在做戏,伸手捏捏她的鼻尖,“是不是闯祸了,看着怎么心虚。”
青妩抿了抿唇,不大高兴地说:“我不过是心疼王爷的伤,想着让人送些补血健气的吃食来,王爷却这般怀疑我。”
景立冤枉得很,“哪里怀疑你了。”
他说着,一口一口地把碗里的汤都喝干,“这么好喝的汤,总不会是王妃亲自为我煮的吧。”
青妩失笑,又给他盛了一碗,“我哪里有这么厉害,是宁姐姐身边的奶妈煮的。”
“王爷想吃我做的?”她看着景立,问,“只是我大约是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得学了才会。”
景立伸手牵着她细嫩的小手,哪里舍得她操劳,“我不过说笑而已,你可千万别下厨,万一伤着自己怎么办?”
青妩点头应了,然后又亲自给他布菜,景立由着她去,却没想到,青妩这一顿饭自己都没怎么吃,净来伺候他了。
景立微不可察地蹙了蹙眉,不动声色地盯着她把最后的半碗粥吃完。
然后叫人把东西都撤下。
下人们都退下后,房间里只剩他们两人,两人一并坐到旁边的榻上,青妩跪坐在他的身后,献殷勤似的,问:“王爷,我给你揉揉肩膀如何?”
景立没说话,青妩只当他是默许了。
然而手指才碰到景立的肩膀,手臂就被人扯住,跟着一阵天旋地转,不知怎么的,她就落进了景立的怀里。
“王爷!”青妩低呼,连忙挣扎着要起身。
腰间某个穴位忽然一酸,紧接着她整个人都软进了景立的怀里。
“小狐狸。”景立的手掌危险地落在她的腿上,“到底做什么亏心事了?”
青妩睁大眼睛,力证自己的无辜,“没有啊。”
景立的手掌愈发往上,每到一处,就无声地点漆一把火,烧得青妩簌簌地颤。
“说不说?”
青妩在这时候,总是撑不住多久,她咬唇坚持片刻,被这么一揉搓,立刻招认,“我,我不过是下午出门,无意间听到了你和阿衡说话,怕你生气罢了。”
原来是这样,景立眸底闪过一丝轻笑,随即却又被幽暗代替,咬牙切齿地重复,“阿衡?”
青妩立刻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声改口,“是平南侯二公子,二公子!”
但是已经晚了,景立俯身衔住她的唇,直把她的唇瓣吮吸到红肿之后,才松开她。
然后又在她泪盈盈的眼皮上落下一吻,“这是惩罚。
青妩想推他都没有力气,只能软绵绵地躺在景立的怀里,由着他作弄。
温柔的灯光将榻上拥抱的两人拢住,交错的影子落在窗格上,趁着那么一点明亮皎洁的月色,莫名有几分岁月静好的感觉。
景立轻柔地捋顺青妩额前的发,看着她如画的眉眼,心尖忽然一动,他问:“绥绥,你想不想家?”
青妩先是一愣,随即又去品他这话里的意思,“咱们可以回家了?”
景立算了算,说:“最迟还要二十天,就能返程了。”
青妩多少也知道一些外面的情势,她担心地问:“会不会太着急了?”
景立解释道:“收尾的事有罗敬中和董岸,咱们不必太过干涉,否则又会引起一波非议。”
青妩隐约觉得,景立这一次醒来之后,便有些变了,他从前是绝不会在意这些旁人的看法的。
景立见她盯着自己,坦然承认,“咱们来西南一趟,病的病,伤的伤,边境更是不稳,百姓更是整日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实在不能继续坐视不理,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继续发生。”
青妩立刻想到那日景立对自己说过的话,左右四下无人,她干脆直接问了出来,“王爷,你是不是想夺皇位?”
景立吻在她眉心,“害怕吗?”
青妩说:“我只是站在王爷身后,王爷都不怕,我为何要怕?”
景立由衷道:“谢谢绥绥。”
夫妻不言谢,青妩被他这般郑重的一句话搅得有些脸红。
她岔开话题,问:“只是,皇帝会那般容易就让我们回京吗?”
景立一笑,“放心,用不了多久,就有人来请咱们回去了。”
十日后。
景宣帝在早朝上当众昏厥,一连三日都昏迷不醒,年轻的太子监国,却至朝政大乱。
无奈之下,钟太后只得力排众议,下懿旨召远在西南的楚王回京,代替太子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