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荣国府结局

毕竟下头还有三位姑娘,也渐渐长成,元春的事儿不定,其余姑娘也没法说亲。

长幼有序,先定下的还是迎春的婚事。

而她的婚事定的是林姜很熟悉的一家,就是周黎蘅亲舅舅,现任户部尚书魏谦魏尚书府上。

且说当年林姜和黛玉第一次上绍王府做客时,魏夫人也在场,对贾家这几位姑娘都感官不错。

于魏夫人本心来说,其实更喜欢探春那样爽快能干的姑娘。但她作为魏家的主母,就总要为魏家考量,给庶子选媳妇,她就要选一个温柔体贴,没有什么野心的姑娘最好。

而这个生母没了,跟着她长大的庶子,也是个厚道沉默的性情,一意跟着嫡兄们混,魏家又不准备分家,还是夫妻两个都顺和清净过日子的最好。

探春则是定给了襄王府的庶子。

这门婚事也是襄王妃向贾母亲口提起的——因襄王府要分家了。

襄王妃是个厉害的女人,给自己儿子女儿要到了稳固位置后,这些年整治襄王的后宅也没有手软,襄王爷年轻时候还风流些,还有些看不惯王妃的锋芒,年纪渐长却有逐渐躺平之态,随便王妃去发挥了。

府里就有妾室不满闹起来,襄王是个怕麻烦的人,更怕闹出绍王叔家里那种庶子暗害嫡子的事儿,索性就要让庶子们都分出去。

亲王的庶子是没什么王爵可继承的,但忖度着跟陛下的亲疏,有脸面的王府要上一两个三品四品的奉恩将军的虚衔还是可以的。

襄王就挑了两个十五岁以上自己看着顺眼的庶子,上书皇兄,为他们请了个虚官儿,令他们都出去单过。

一旦分出去,是绝无可能回去争夺什么亲王爵位了,自己关门小日子过起来最要紧。

襄王妃倒也不愿意庶子一出门就过得拉胯,对她和儿女的名声也不好。听魏夫人说起探春的秉性品格,她又寻了个机会见了一眼,就很是满意。

不错,一个懂管家有主意,却又出身有限的官家小姐,非常符合她心目中的庶子儿媳形象。

-

短短几个月内,宝玉与姑娘们的婚事都定了下来,尤其是迎春探春都嫁在京中,还是说出去很体面的好人家,贾母在安心欢喜之余,就越发挂心起了仅剩的惜春。

惜春原本一直是长在荣国府的。

只是当日宁国府遭了罪,按圣旨被夺爵,全家离京。荣国府当时畏惧沾惹自身,连惜春也没有敢留下。直到过了半年此事没了风头,贾母才命往金陵去的家人再次把惜春接了回来。

贾珍原本就不在意这个妹妹,何况现在宁国府都没了,更是不知如何安置这个嫡亲妹妹的终身,只说一切都托付贾母了。

贾母接了信后,还对着凤姐儿又骂了几句贾珍不当人,之后便自己想着,该给惜春找什么样的人家。

因贾母给惜春寻婚事,发现并不容易,就想要拜托下黛玉。

毕竟黛玉出入宫廷王府,见的人多些。且她本身作为绍王府世子妃,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她提出的事儿无论行不行,别的府上总不敢直接就贬驳,也省了旁人借着宁国府,说惜春的长短。

谁知惜春不知从哪儿听了贾母的主意,直接自己就来寻黛玉:“林姐姐,我不想嫁人的,我是先前宁国府的姑娘,与其让人贬低指摘出身,怀疑品性,不如一个人一辈子过得干净。”

黛玉刚张口,惜春就又道:“我知林姐姐必然想安慰我,这世上有好男儿,不挑剔我出身依旧会真心怜惜我。”

“或许有吧,可我不稀罕,林姐姐,我不是说的赌气话,都是真话。”

“我原来怪过宁国府甚至也恨过他们:我恨父亲不管家里的事儿一味求仙问道我这个女儿就像从没有过一般;更恨兄长胡作非为名声难听,连下人说起宁国府都是一脸兴味,没半点对主子的敬畏,何况是外人了,估计更是只有不屑一顾的鄙夷。”

她说完这些恨意,却定了定神,然后伸出了手。她的手腕上两个金镯子叮铃作响,这是今年极流行的明珠金丝镯。贾母在这吃穿用度上头待几位姑娘,自然不会苛责,大家都是一样的。

惜春就这样盯着自己的一对金镯子道:“原来我恨他们恨得,巴不得也剔骨还父,跟他们一点牵扯也没有,也觉得自己是世上最苦命的姑娘家。”

“直到我跟着大太太去过几回善堂,见到里面那些被自己爹娘扔了的女孩子,也听那些宫女们说起各自的苦楚,我才知道万事自有因果。我出身在宁国府得了这一身绫罗绸缎锦衣玉食,也有几个好的姊妹相处陪伴,那到头来,宁国府的祸事,我自然也要跟着陷入其中。”

当然,若是一开始就能选择,她不想成为宁国府的姑娘,不想享受这种金玉枷锁。

可世事如此,她也看破了。

黛玉竟不知如何劝惜春,她再会说话,面对惜春一双冷如冰霜却也洁净如冰雪的眼睛,都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况且黛玉也不是会逼迫旁人的性情,更不是那种自己成了婚,就念叨着到了年纪不成婚就是大逆不道的人。

她叫惜春的冷淡决绝惊了一回,就并没有直接回绍王府,而是去卫家,晚间将这件事都说给了林姜听。

林姜听惜春的心思,倒是忽然想起从前看小说时的一句话:“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欢。”[1]

对惜春来说也是这样吧。其实惜春也清楚,只要她点头,以黛玉对姐妹的心意和黛玉的为人,一定会仔仔细细给她挑一个尽量好的儿郎,哪怕不能尽善尽美,但有荣国府和林家两边护着,这一生自己慢慢过去,或许也是另一番美满姻缘。

就像迎春和探春一样,她们的婚事自也非十全十美,但她们仍旧带着各自的忐忑企盼,准备着出嫁,向往着将来的生活。

可惜春是根本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黛玉听着林姜说这句话,倒也有些怅然,于是便道:“容我再想想怎么回外祖母的话吧。”贾母可不是能解这些女儿心思的人,她是那种最好的人生就是嫁个好男人的标准公侯老太太。

在黛玉还没有想好怎么回答贾母,荣国府就闹了起来。

贾母将此事托付给黛玉后,自觉惜春的婚事妥了。

贾母就兴头的要给几个姑娘一起准备嫁妆,尤其是惜春,因并非荣国府的姑娘,贾母还特别注意别落下她让她吃心,就常在惜春跟前说:这种少有的缎子给你几个姐姐做嫁妆,也一定给你,放心就是了。

三番两次后,惜春就跟贾母摊牌了,说自己终身不嫁,若逼她就直接剪了头发出家去。

这给贾母兴头上泼上好大一盆冷水,不由把邢夫人凤姐儿都叫来让她们劝惜春,还哭道若是好好的嫡出姑娘,剪了头发做了姑子去,她死了也没有脸见贾家的列祖列宗。

黛玉去了一回也只有劝说,没法调和两人的根本矛盾,不免有些发愁。

待后日黛玉跟绍王妃进宫与太后请安时,齐阳长公主见了黛玉,还顺口问起荣国府近来定下的几桩婚事。

黛玉素来跟齐阳长公主脾气相投,说着说着不免将惜春之事也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