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替换的人生

其实户部尚书一开始也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毕竟对粮仓之中储存的粮食下手,基本上户部之中的官员多多少少会动一些。

毕竟粮仓里面的这些储存的粮食每一年都会更换,每一年都会将陈粮处理掉,而新的粮食则会堆积进去,因为这几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缘故,这些粮食基本上年年都会换,里面的陈粮最多也就放一年的时间,并不碍事儿,所以慢慢的处理这些陈粮的事情户部尚书便交给了手下的人去处理。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户部尚书明白,要知道大周朝官员的俸禄每年就只有那么一些,如果不给手底下的官员们一些好处,他们又怎么能尽心尽力的办事?所以只要做的不太过分,户部尚书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到。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竟然会有人利用这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来大肆敛财,如果不是因为收到那个不知名人士给来的消息,户部尚书也想不到戚诺这个看起来浓眉大眼,本本分分的人竟然敢将主意打到户部粮仓里的那些粮食上去。

“皇上,下关已经派人调查过了,粮仓里面的那些粮食至少堆积了有三年时间,不少粮食都已经发霉发臭,无法再食用几十万担吨的食物毁了一大半儿。”

为什么粮仓每一年都要放粮,将陈粮放出,新粮放入,那是因为粮食如果堆积的时间长了,便会产生毒素,无法再被人所食用。

而放置一年的粮食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但又因为是陈粮的缘故,卖的价格并不算高,这也算是户部每一年额外的一笔收入。

粮仓里面的这些粮食何其重要?只要大周朝发生灾害或者边关战乱,这些粮食就会作为赈灾粮和军粮运送出去,有了这些粮食延缓一下时间,朝廷方面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筹集粮食,如此一来的话便不会造成多大的震荡。

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些粮食是国之根本也不足为过。

然而那个不知名的神秘人给户部尚书弟来了信息,他告诉户部尚书,户部之中有硕鼠对这些粮仓里面的粮食动了手脚,因为最近这几年一直风调雨顺,没有发生过大灾大难,所以粮仓里面的这些粮食除了每一年到了七八月份固定换粮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会去看粮仓里面的这些粮食,所以那些人便趁着这个机会暗暗的对粮食下了手。

每一年开仓换粮,他们就只是做了一个样子罢了,原本该换进去的那些新粮并没有送到粮仓之中,而是以低于市场价四成的价格卖给了那些商贩,而他们则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卖陈粮的钱收归户部,而剩下的那些几人则将其余的钱都吞入了自己的口袋之中。

戚妄是如何知道这件事情的?还是因为他回忆起原剧情之中的一处奇怪的地方,在原主的记忆之中,几年之后瑞江发生水患,灾民们流离失所。

就在水患发生后不久,朝廷准备开仓放粮,然而在那之前,粮仓所在地却突然失火,几百个粮仓全都化为灰烬,没有留下一点的粮食,而那一次因为朝廷没有及时开仓放粮,甚至还造成了灾民暴动,朝廷派了军队过去,才将那些□□的灾民给镇压下去。

原主并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是把那一切全都当做了意外而已,不过戚妄却没有原主想的那么简单。

之后到了京城,戚妄便一直暗中调查着这些事情,很快就发现了猫腻。

市场上的粮食应该是恒定的,因为这个朝代的产量就只有那么一些,就算是那些粮贩子想要囤积到足够的粮食,也要天南地北的跑,而每年到七八月份的时候,京城里面却总是会来上许多粮贩子。

戚妄特意查过来京城的那些粮贩子并不是些小打小闹的,有许多都是各个州县过来的大粮贩,如果是为了户部粮仓放的那些陈粮的话,他们根本没有必要过来。

陈粮的价格虽然便宜,可是味道却并不好,就算是经过处理,也带着一种闷壳味,这些粮食在风调雨顺的年月并不好往外贩卖,一般来说想要这些乘凉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相对而言比较贫困地区的粮贩才会过来。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一年两年这或许可能是意外,但是每一年都如此,那便不再是意外了。

戚妄之后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他们每年从户部这里买去的全都是新粮,在每年十一二月的时候,市场上会出现大批的新粮,这并不符合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