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7.鲁二的前程

买活 御井烹香 3358 字 3个月前

刘营听了,果然满面是笑,拿了那张单子,对众人说道,“我们这里有些岗位是好挑的,譬如老夏,原本杀猪卖肉的,浑身有把子力气,你去肉联厂万不会有错,这杀猪毕竟也是一门手艺活,如今粮食富裕,各家养猪都多了,城边又不许私宰,武林这里新设的肉联厂很缺人,你一去操刀就能干活,考核通过了,能顶个大师傅的岗的话,那就不是一日二十五文,而是三十五文,还包吃住!只是要起得早些,不是轮班恐怕没时间出去溜达。”

但凡是杀猪的,从来都是披星戴月,凌晨交四更就起是家常便饭,没想到在南方也是如此风俗,甚至还要更早,尤其是在夏日,只有乘气温最低的午夜凌晨杀猪放血、开膛破肚、燎毛烧皮再打个钢印,市民清晨早市才能买得上肉,不然到盛夏了,那肉一过午就留不得,就要发臭。

上午十点以后,没卖完的肉就要杀水处理,不是做白肉,就是做卤肉,总之不能白留着——至于说各家买回去了,那倒还好,南方这里水井多,吊在井里保温,或者在灶上挂着被烟熏着,还能保到晚上,但也基本不敢留过夜的。肉联厂这里又没有冷库,背靠宝石山下,挖了一个山洞能存点肉,平日还好,但三伏那几日也熬不过,恰好他们这就准备度夏了,因此接下来几个月,肉联厂是额外的辛苦。

不过,三十五文一日,这些辛苦就全说不得了,老夏笑得一口豁牙全露出来了,只是点头道,“咱也说,这肉联厂的活合该我去,只不知道厂子里还有什么别的讲究,又怕自己嘛事不懂,丢了营里的人,如今刘营说能去,咱一颗心就大安了!”

屠户确实是要把子力气,也要手艺,会杀不会杀的差太多了,那老屠户一刀下去,猪一声不吭当即咽气,放血、拆骨一气呵成,不会杀的,猪脖子上喷着血尖叫着到处乱跑的,每年乡下都有——别的不说,浪费了那猪血也是可惜!因此大家虽然艳羡老夏,却也知道能和他争抢的人不多,其余人便是去了肉联厂,也是做苦力搬肉去的,轮不着他们杀猪。

事实上,这里各单位要的也都是力工为多,只是看各单位的不同罢了,吃香的都带了厂字:纺织厂、机器厂、肥皂厂、火柴厂、水泥厂、铅笔厂……买地这里厂子实在是多,算下来至少近百种厂子都缺力工,再往下那些什么洗衣厂、环卫局、河工组、建筑队,大家就看不上了——这京城老爷们眼界就是不同,建筑队在买地还算吃香的,他们都看不上,认为倘若愿意进建筑队,当时就跟着去修那个海清河晏园了。但凡是建筑队、修路队都是比较颠簸,不断迁徙风餐露宿的,而且距离城区都比较远,难得来武林一趟,就算是做力工,也愿意在一个福利较好、比较安稳而且距离城区比较近的厂子里干活。

看不上就看不上吧,牛不喝水强按头,没有这个理,其实这些地方为什么缺力工呢,大概也是一个理,买地的百姓一旦发现力工和农户赚的差不多,又自忖没有做技工的希望,很多人也宁愿去种地的,种地的辛苦是有时有候,比较自由的,也有歇着的时候。力工的辛苦却是每日上工都要承受,就歇工那两日实在休息不下来,有点儿熬命的味道哩!倘若要养身子骨,那就要舍得吃,计算下来,还真不如种田手里能落得多些。

这道理,如今在买地逐渐形成共识了,所以力工才不算太好招,得瞅准了这些体壮的老爷们,倘若可着那些初来乍到,还保留了饮食上克扣自己,为了攒钱卖力干活的苦哈哈里找力工,那真能做死人的,买地这里岂不也要和敏朝一样,三不五时就传出工亡的消息了?因此,刘营也不和他们争辩,把众人都安排了:

多是顺着众人的性子来,那爱抽卷烟的送去烟草厂,平时就乏力气但手巧的送去火柴厂,“实在不行你就糊火柴盒,那也是个营生,总归这货轻省,便是帮着运货也不吃力,只是福利差一点。福利好的厂子,无一例外是干的苦的,比如水泥厂,每天都要推车装石灰石去粉碎,不但吃力,灰尘还大,虽说那是个富得流油的厂子,但大热天的还要戴口罩,须得是能吃苦的汉子去——不过,福利是多的,管吃管住,一日三餐基本都能见大荤!莫说一般的厂子,就是衙门的食堂也未必能供得起!”

水泥这东西,如今在天下的地位约莫着就相当于从前的绸缎,那是可以当钱使的。一袋上好的水泥,价格非常□□,而且各处都缺,理所当然水泥厂的吃穿肯定是好,大家听了不觉得诧异,都能理解,只是认为这胜过衙门食堂有点夸张了。刘长智笑道,“这是当真的,莫说好厂子的福利,那好厂子里管机器的大工,连厂长都要给面子!敢和厂长大声说话!一日拿五十文、八十文,收入真比一般的吏目还高!”

大家听了,便是一阵哗然——这都是到了地头才能感受到的事情,在京城,就算听说买地的工人收入高,那也没有丝毫的触动,因为‘做工的’和‘工人’似乎还是两码子事,而这些年来,京城虽然也多了一些工厂,报酬也并不低,但很显然大家的生活中,认识的工人也不算多,倒还是‘做工的’多一点,而且,只听说京城工厂收入还可以,但怎么去应聘做工人,进去之后,怎么一步步往上升,这些都是不太知道的,似乎和百姓的生活总是隔了一层,不像是在买地这里,非常清楚明白,好处又明摆在眼前,真真儿让人不能不信,这一下就让人很心动了!

——毕竟,这高级工也是一步步学上去的,大家全都是考,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就看你机灵不机灵,肯干不肯干罢了,有些自负聪明的人,怎么能不心动,都打听道,“入厂后,若是自己肯学,厂里可有课上的?”

在京城这大概是没有的,虽说扫盲班也是开了,但大家也是一路走过来的,不会不知道买地这里的学习氛围有多浓厚,这买地的衙门,简直是想方设法把学堂开得到处都是,村头巷尾,哪怕是屁大的祠堂旁边,也给它开个学堂起来。因此大家都认为厂里大概也是有专门的课程学的,果然,见刘营微微一点头,便立刻有人道,“那您挑个技工好入门的厂子,便是一时福利不如,那我们也是情愿。艺多不压身么!倘若能学会了一门手艺,胜过那几块肉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