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天寿已近,天寿已尽!

买活 御井烹香 2377 字 3个月前

“之前要修海清河晏园的时候,就是这么闹过一回,内库虽然有钱,但这么大的动静,倘若外朝不点头也没法推进。你也知道,凡是内库要用钱,外朝都是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哭穷哭得厉害,也不碍他们转头自己修水泥小楼,皇爷便说自己要退位,这是修的别宫。如此才把外朝给吓住,这园子才能修得起来……”

说到这里,两个小中人也不免有点同仇敌忾了:“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总之那些外朝官,总是想方设法要人过得不适宜,他们自己暖气烧着,自来冷热水用着,倒不管旁人的死活了!皇城不许改,别宫也不许修,难道便永远和从前一样,一家子分做几处,在城里四散住着么?”

这的确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如今水泥建筑、暖气、上下水,在敏朝民间大行其道已经是事实了。虽然囿于现实条件,京城没能拥有一个完善而统一的下水道管网系统,但大户人家纷纷兴修属于自己的化粪池,拥有自成一体的上下水,这是近年来的热潮。而这些居住条件的改善,除了主人之外,惠及的肯定也有服侍的下人,因此,外朝反对皇帝翻修内宫,不肯在皇城里出现水泥建筑,那最先影响的其实是中官宫女的利益,反而主子们来说,最多是没那么舒服,但还远远说不上是受苦。

内宫不许翻修,别宫规模有限,随着逐渐成为议事中心,建筑被公房侵占,内眷也越来越不够住了,要么就是继续侵占民房让百姓搬迁,要么,皇帝就只能在憋屈地住别宫和更憋屈地回皇城之间选,怎么想这都实在是有点欺负人,海清河晏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修起来的。

它的一大部分功用,其实是取代皇城,成为了皇帝居住和办公的所在,如今的皇城,大多数地方只有在每年举行一些礼仪典礼的时候才会启用,另外还有一些没有搬走的官署。内宫基本是处于废弃状态,大多数时候,现在为数不多的宫眷都住在海清河晏园里,而园子里还有不少荒地,就成了皇帝私人爱好的乐园了,也就是修造皇帝设计出来的建筑,也试造一些危险性不大的机器,多少有点工坊的感觉,皇帝除了处理公务和锻炼身体之外,其余大多数时候都泡在那里,不过,如今朝臣倒也是习以为常了,很少有人弹劾他耽于游乐的,甚至很多旧科官吏,还希望皇帝别那么励精图治呢,皇帝一发奋,特科就往上走,还是圣天子垂拱而治来得好些!

而一旦明白了如今的朝政结构,皇帝为何拿‘天寿已尽’作为要挟,要去买地新都造访见识,其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比起还会平衡特科、旧科关系的皇帝,信王十岁就去了买地做使者,等于是在买地长起来的,且在京城已经毫无根基了。他原本的王府长史、王太傅等官员,头几年还在京城等候,后来因信王返回遥遥无期,也逐渐被安排去了别处就职。一般来说,新皇登基,原本身边近臣就是现成的班底,信王现在连这个班底都没有了,他若回京登位,那不走买地路线,他如何能坐稳江山,如何能保证自己不被架空?

当然,不论是特科还是旧科,也都不希望皇位上那人过于依靠买地,不过比较起来的话,肯定是旧科更加视买地如寇仇,便不说这个,按照传统的儒家伦理,他们所能接受的皇位传承,也是更倾向于嫡长子继承,在如今皇帝已经无可救药的前提下,很多旧科大佬已经把希望转向皇太子了,指望在他出阁读书时施加影响,不过,也因为如此,皇帝还在和大家倔,死也不肯让太子出阁——不出阁,启蒙的课程就随他安排,听说皇太子的教科书,理科全用的是买版,平时没事看的都是买地的科普书籍,对儒学相当陌生……

在这件事上的博弈,那又是另一个复杂的故事了,只在今日这出访买地新都的事情来说,只要点明了‘天寿已尽’的说法,其内在逻辑便相当易懂:皇帝想去买地新都玩,但内阁觉得太不像话,于是皇帝以信王上位做威胁,意图逼迫内阁让步。至于特科官吏们,他们的态度似乎比较暧昧,因为皇帝去买地新都拜访,虽然对敏朝来说是非常跌面子的事情,但他离京时划分权柄,必定会以诸事相托特科,对于刚形成不久的政治派系来说,这又会是他们很难得的一个机会,能够扩充实力,把自己的口碑打得再响一些。

“这……可这般说的话,也的确啊,自古以来,只有宗主国的喜事,小国国主前往恭贺的,且这还要是极小的那种,哪怕是有些疆域的藩国,如高丽、安南,也少有国主亲自前来的,顶多是再遣使过去。皇爷要去新都,那的确太跌份了……”

但,在这件事上,皇帝的支持者就没那么多了,就连素来膈应内阁的中人小阳春,也有些犹豫起来了,觉得皇帝的念头多少有几分荒唐,“别说如今还在位呢,就是已经退位了,也……”

说是退位之后会避居深宫,这也就是说说而已,只要是认识皇帝的人,都知道倘若他禅位信王,绝不会在京城幽居,肯定是隐姓埋名四处游历,说得好听点,微服私访,说得难听点那就是到处去耍,而且绝对会去买地游玩甚至定居。小阳春觉得这其实已经大不妥当了,不过勉强还可接受,但若是以在位国君的身份前去,那就属于死也接受不了的范畴了——连他都如此了,其余人岂不只会更加反感?皇爷也不是傻子,如何能想不到众人的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