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 姐姐的假发 草原.瓶子一家 乡巴佬进……

买活 御井烹香 2183 字 3个月前

虽然也是突然得到家里亲人来访的消息,但珍儿在有限的时间里,显然还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姐妹俩一放下随身的包袱,珍儿便带她们去擦洗——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就算是按草原上从前的习惯,擦洗一下大家也都觉得很应该,瓶子和乌云其其格自然不会有异议了,她们还不知道新规矩是如何,正忐忑着哩,就怕新规矩下,鞑靼人时常要洗澡,那么她们就显得很邋遢了。

好在,洗澡这一块的风俗是没有大变化的,这种行为甚至不该叫做洗澡,而是叫做擦洗——一个人有一桶热水,两块毛巾、一块奇怪的黄色的,一个一个孔的东西,一块昂贵的肥皂(这东西科尔沁也有,只是很贵),先用热水把身上擦湿之后,再用‘丝瓜络’蘸上肥皂,用力地搓着,把尘垢搓下来之后,再用湿润的毛巾来擦拭身上,把污垢擦掉,最后半桶热水,可以让姑娘们扬起一点来浇着皮肤,再把皮肤浇过,用最后干毛巾擦拭好,擦洗就算是结束了。

“虽然城市背靠着清水河,但毕竟是草原,水还是要节省着用。只有囊囊大福晋能时常用桶泡澡,现在我们在春夏时常过来擦洗,这里的帐子暖和,身上就没有味儿了。”

听说在汉人的地方,尤其是南面,洗澡是可以一直用清水淋身的,但这话让人难以想象,在草原上,水、草都是珍贵的资源,容不得浪费,因此鞑靼人是很少洗澡的,即便来到了河边,水不成问题了,可燃料也很难得,鞑靼人是不许在河里洗澡洗衣服的,都得盛出来另外使用,另外,就算是大夏天,河流里的水也非常冰冷,直接跳进河里洗澡一定染病。像是察罕浩特王帐这样,女眷们三五天擦洗一次,都已经算是颇为奢侈了,让瓶子姐妹大开眼界——他们在科尔沁,夏天两个月能洗一次澡,冬天三五个月不洗澡也是常事,就连这样的擦洗都很难得。

也就是这样擦洗的频率,才能留满头的长发吧,否则,按照原来的洗头次数,这样的长发就等着长虱子跳蚤,生癞痢头了——瓶子刚算是理解了王帐里的新发型,就又吃惊了:她们三姐妹是在一个帐子里站着洗澡的,姐姐让两个侍女服侍她们,自己也开始宽衣了,脱掉外袍之后,她直接把自己的头发整个端了下来!露出了下头的短发——原来,满头的小辫子都是假的,真正的头发是毛茸茸的寸头,上头还绑了一层纵横交错的薄网!拆掉薄网之后,总的发量甚至比从前三搭头时期还要更少多了!

“这头发是假的!”

这个发现,无疑冲击了乌云其其格的心灵,在此之前,她恐怕还不知道世上有假发这样的东西呢!瓶子也是惊得张大了嘴巴,她想到了王帐里进进出出的那些华服妇人——“她们戴的也是假发吗?!”

“当然了!”

珍儿已经熟练地用热水泡着毛巾,又滴了一点香露,随后稍微拧了一把,便用湿润的热毛巾开始擦头了,她的头发极短,都不用弯腰把头泡进盆里,就这么擦一擦就可以全都清洁到了,一边的侍女,则是熟练地接过假发,把它安放在角落里一个木制的圆底座上,用鸡毛掸子开始掸着上头的灰尘,“这要是真头发,过一个冬天还不得长满了虱子?糊满了头油和泥垢?大汗和囊囊大福晋都喜爱洁净,那多不得体?”

“这汉人的假发啊,戴起来谁都看不出来,回到自己的帐子里,把它一拆开,又是多么的自在?别说福晋们喜爱,就连大汗和贝勒们都是喜爱不尽,还有好事的小伙子,也买来假发戴着,点缀兽牙,也很好看,就是跑马还是不方便,他们干脆就剃了光头,跑马的时候摘掉假发,从草场回来了再戴起来,从边市来,就是这东西卖得最好,各地的台吉都想要,一到仓库就全定光了。”

何止台吉们呢?就连这两个科尔沁部的小格格,都对假发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强行按捺到自己擦洗完了,便上去新鲜地围着假发看个不停,满口都是啧啧的羡慕之声,又把珍儿拿来替换的秋衣裤和毛衣、毛裤翻看个不停:这也是汉人的东西,毛衣裤虽然原材料是鞑靼诸部生产,但毛线却是从边市买回来,让侍女自己编织的,至于秋衣裤,原料是棉花,这也是鞑靼不出产的东西,瓶子拿在手里,只觉得布料比科尔沁部能买到的棉布细腻了许多,领口、袖口的工艺也是原本从未见过的,居然有点儿弹性,能够紧紧箍着手脚,她们不禁赞叹起来,“汉人的好东西可真多呀!”

“姐姐在察罕浩特可真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