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 小水电站和一级船闸的原理讲座 叙州.……

买活 御井烹香 2210 字 3个月前

如此一来,反而是考理工科要更灵活得多,不但收入吃香,政审分加得快,而且进厂学到本领之后,还可以回乡创业——这些良善人家很快就发觉,和兼并土地做地主比,开工厂做工厂主,似乎并不会被买地衙门忌惮,一个地主的儿子,考中吏目之后百分百会被调去外地工作,但工厂主的儿子在本地开设新的工厂,似乎并不会惹来衙门的丝毫反对。那么,在已经下定决心要投买,或者是在买化区生活的良善人家来说,让孩子——不分男女,甚至女儿更佳——上学,学理科,一下就成为了比让他们学科举更加通天的大道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为下一代做百年谋,几乎是每个成功人士的本能,这里头的讲究,在没有任何人有意传播的前提下,却是比什么新闻都还要更快地散遍了大江南北,川蜀之地虽然一向和中原有些格格不入,但在这方面却是不落人后——叙州帮崛起都三年时间了,这几年来,三峡航道被叙州帮把持,船只来往还比从前更频繁一些,足够整个盆地的汉人大户,都仔细寻思过本地的将来,甚至是有些和汉人亲善的番族土司,都发现了这条弯道超车,融入买地抢占先机的道路了,更何况在文化上还占了先机的汉人们呢?

如此一来,在川蜀这里,上好的补习班,一下就成为了最时新的潮流了,一个从买地回流的书生,开的私塾一节课能喊到三十文一人,买地办事处这里办的扫盲班、支教班,更是期期都爆满,这一次考察团来,办了几个培训班,大家也是各显神通地往里塞人,这些良善人家的孩子们,平时可以不必干活,一心苦读理科,成绩表现自然比较容易出彩,因此凭着自家的成绩入选的良善子弟,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本地当代的豪强、未来的理工支柱,学员这就已经不少了,还有一些政策学员——比如说土蕃部族大土司的孩子,哪怕听不懂,为了表示亲善拉拢的态度,也要邀请他们来听,尤其是这样科普性质很浓厚的班,为了大家好也不能他们错过了;以及现有敏朝衙门的高官代表,也要邀请几个,这是为了增强沟通,消弭误会,让本就敏感脆弱的高官们知道,这个培训班的确没有密谋发动军事行动的意思,虽然勾连了本土上下各方势力,但确实只是为了教育一些买地那里的科□□流……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考察团内因为别的事情被派过来的成员了,就好比徐侠客,他这一次前来巴蜀,本来是为了考察大江上游,以便和天书中的地理课本相印证——南洋之行以后,依托着《买活周报》,他的声名更是大噪,俨然已经是名利双收,成为买地名流了。

不过,若是要让他安享富贵,那他也就不是徐侠客了,他回买地略歇了一段时间,又奉着老母,在近处出游数次之后,见老母身体尚且康健,甚至比在老家时还要更为健旺,也就放下心来,便上书衙门,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现在买地各处的学问,无不是以验证天书中的观点为主,既然如此,地理当也不能例外,虽然现在限于条件,恐怕还不便于扬帆环球,又或者是去南极、北极之地,验证地理课本中所写的种种极光、极点等知识,至少在华夏本土,应该要予以实地考察,验证大江、大河起源,以此作为本土地理学者培育的基石。

换句话说,现在条件不到,就暂时在自家屋子里逛逛,去探索一下江河源头,跋山涉水,去极寒高海拔地区转转,而将来有条件了,他还想乘船环球,写下什么‘南北极游记’就是了……

不得不说,奇人者,真当是能人所不能,大部分人在徐侠客这个年纪,有钱有名,谁还会拿生命做如此浪掷的冒险?虽说如今天下间,受到报纸激励,自命旅游家者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在南洋、鸡笼岛这些地方转转,有勇气去野山的已经不多了(买地官方也a不鼓励),出口就要翻山越岭,去龙脉中寻找江河源头的,除了徐侠客,又能有几人?

买地的衙门,对徐侠客的精神也是颇为佩服,再三确定了他本人意愿,得知他本人心意十分坚决,大有即便不被鼓励,也要自行前去的意思,又闻知家中众亲眷也多持支持态度,便出资赞助,组建了一支探险队,携带丰富物资,作为考察团的一部分,沿江而上,考察三峡沿岸的地理,预计到达叙州之后,和考察团分手,继续前行去追溯大江的源头。

虽说是一个团的,但大家的任务各有不同,徐侠客等人并不知道宋长庚这个小组,突然被派到叙州是在做什么——他们倒是清楚另一个小组是来做什么的,说是来实验一种新型的药火,在疏通三峡中能否起到和传统老式黑药火一样的作用。

至于这种药火是什么,配方如何,他们也就没有多问了,都是受过买地保密教育的人,对于这些事,知道自己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不像是敏朝那样,总是走两个极端,要么讳莫如深,哪怕沾个边似乎都会被锦衣卫敲打,要么就是毫无保密意识,大嘴巴到处乱讲。也是因此,徐侠客虽然好奇宋长庚一个做工厂生产线设计的技术专家,为何会被派到考察团里来,但却也始终都没有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