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 现代化学太简单了 鸡笼岛.秦紫素 有……

买活 御井烹香 2296 字 3个月前

是的,数学规律,这又是《化学》和古道的不同了,如果把古道中的知识,比做海中露出的一个个联系松散的小礁石的话,那化学中的知识,就呈现出了明确且严密的组织性,就如同蜂巢、大网一般,一格格次第的组织在一起,其中的缺漏之处,是可以凭借上下文去推测的。

谈到这种组织性,《元素周期表》,就是最好的体现,这张表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让秦紫素等人读到那一篇章时,甚至有种想要跳海的冲动——既是因为这样珍贵的奥秘,就如此随意地呈现在教材之中,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让一直以来苦苦修道的一行人,对于过去自己的求道之苦有一种极强的落差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获知了如此宝贵的奥秘,兴奋得恨不能做出一些癫狂之举,才能宣泄心中那股子朝闻道、夕可死矣的狂喜了。

自然了,《元素周期表》只是一方面,再接下来,还有分子式、光谱色谱……等等一系列振聋发聩般的新发明——说是新发明,或许有些不恰当,因为新发明总是需要去验证的,但天书所传却几乎是绝对权威,这给学子们省去了多少自我怀疑的功夫?只需要一门心思的顺着前人已经验证过的诸多学问往前大步行去,努力把书中记载的反应再现于此刻就行了!

要说这本书改变了秦紫素等人的命运,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秦门师徒的人生规划,在这一刻都有了重大的变化,设法离开买地?开玩笑,就算是给谢六姐当牛做马,骑在□□受极大的屈辱,他们都要想办法留下的——当然买地也压根不存在这种折辱行为,事实上,他们一表现出自己对化学的极度兴趣以及强大天分,就迅速地得到了重用,在数年内,被纳入了专门学校,从此再也不用为衣食住行发一点愁了。

“你们这些专门学校的人才,尤其是化学人才,可是极度稀缺!”

专门学校的后勤组长,曾经半开玩笑地这么说过,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反正化学专门学校的学生是较难招收的,比物理专门学校的还要更少——秦紫素知道,物理专门学校的生源很多是木匠、瓦工,总之,需要和力学打交道,也需要一定数学功底的匠人,如果能克服认字关,在物理学尤其是力学上是很好上手的,因为他们的工作就牵扯到了很多常人难以认识的力学细节。

要让一般的农户乍然间能看懂物理课本上的什么小球做工,什么计算摩擦力……这也有点太强求了,实际上,大多数百姓的教育水平也就止步在扫盲班毕业了,最多再认得一两千个常用的汉字,能看懂报纸,这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对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能有一些基本的常识,能识破常见的骗局,就已经很不错了,要让他们学会分析复杂的分子式,做配平,再记住常见化合物的物性呈现……这多多少少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但是,对秦门师徒来说,要背诵的东西再多,能比经书多吗?化合物的特性再没有规律,能比经书更晦涩?习惯了修古道,如今的化学道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其乐无穷!这种严密的数学组织性,让他们做什么题都感觉妙趣横生——以前是根本没题,面对呓语一样的典籍自己去解读,也根本不知道标准答案在哪。现在呢?题面再难,思路就是那些,且一般的题目都有标准答案,上学简直就和嬉戏一样,轻松自在,玩着似的就考了高分——还能吃好喝好,也不用假装茹素了,甚至被强劝着多吃点荤菜……这样的好日子,以前就算是做梦,能梦得到?

不消说,他们在化学专门学校里,自然是出类拔萃了,又刻苦又积极,很快就把别的同学都比了下去,从一开始四人做一个项目,到现在各自独当一面——秦紫素的师父还去信山门,接了他们那一脉的弟子过来,这又是极有体面的事情,专门学校对此非常的重视,甚至行文办事处,请办事处出人,专门去走了一趟,就怕这些化学的好苗子在路上遇到什么意外,到不了买地呢。

从专门学校开办到现在,已有五六年的光景了,秦门四子也已经进入实际工作四年之久,整个橡胶厂的技术攻关都是由秦紫素的师父主持完成的,而橡胶硫化这个项目,是秦紫素拔得头筹——像这样的焦点技术,一般都是好几个组一起做,谁的方案最省钱最稳定,最后就用谁的方案。而有些比较相对次要的项目,比如感光乳胶这种,就采取招标的方式,厂里公布项目,有兴趣的小组写方案、做预算,谁的方案最好、预算最低,最后就由谁中标来主持研发。

秦紫素做完硫化橡胶这个项目之后,出于个人对照相机的兴趣,便投了这个项目,但却卡在了初步制备上——初步制备一般是不考虑成本的,先确定能不能做出来,再决定如何去优化流程,不过,她并不是很着急——光是硫化橡胶这个项目,就够他们师徒几人一辈子衣食无忧了,奖金直接可在鸡笼岛的大城中买下一排临街的水泥房收租,即便租金现在较低,但有理由相信,鸡笼岛的房产价格,会和云县一样逐渐水涨船高,甚至是一屋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