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京城的报纸这些青头贼……说不准还真……

买活 御井烹香 2856 字 3个月前

这有钱人家对买活军的产品质量有很强的信,凡是报纸上刊登的销售广告,他们看了都想来上一——好在精明的商人们也预料到了这,他们是按报纸来划定自己的货范围的,等这朋友们看过了报纸,便托人往城里某家铺传了话,很快便能买到他们好奇的货,并且附赠使用说明。

棉布背和裤衩是半个里衣,在外缘用了一种新的锁边技术,干爽透,很适合在夏日时当做家常起居的衣服,听说现在买活军治下的农户,夏日干完活,便穿着背和裤衩,既遮住了羞处,又非常的凉快,很能适用于现在这一年比一年更炎热的天。而到了冬日,把背穿在里头,扎在裤衩里,又能护住脏腑,暖和躯干,也有相当的好处。

而棉布胸衣,则是给买活军治下的女娘穿用的,这女娘一般都从事较多的劳动,是以肚兜并不很适合她们。文人墨客们在买活军里是见不到‘小衣微露,玲珑金纹’的美景了,将大红水缎满绣肚兜取而之的是这种简单的内衣,棉布缝了两个三角,联缀在一起,后背做成了活结,可以把下缘系得很紧。这样一不幸胸前臃肿的女娘,哪怕奔跑跳跃也都可以行动自如,再无障碍了——此时敏人中意谓鸽乳,盈盈一握而已,因此胸前若太丰满了,的确是一种遗憾。

胸衣在中层人家中不算太畅销,因为买得起报纸的女眷不愿意尝试也用不上,她们一般不太需要做粗活,而真正需要的女娘又接触不到,不过棉布做的套头里衣和绑带长裤却非常受欢迎,买活军的纺织业似乎掌握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用棉花制成一种很有灵活的布料,遇小则小,遇大则大,用在领口、袖口、裤脚,穿着非常舒适,可以想见在冬日里也能非常挡风。

此时已了八月,天正在逐渐转冷,有远见的主妇都在为家人打冬衣,因为这年来,和夏天越热搭配在一起的,是冬天越冷——而且冷的速度很快,春秋天变得很短,这时候天刚转冷,便可以开始置办冬衣了,不至于在降温中惊慌失措。这种棉质的秋衣裤不但相当灵活,可以搭配在道袍内穿着,而且对于毛衣、毛裤来说简直就是必备的配搭。

买活军贩卖的这种毛衣裤,保暖效果的确是好的,稍微一试穿就能觉得出来,但摸在手上毛楂楂的,一般的绸缎里衣会毛刺直接扎透,而普通的棉布里衣在领口等处又不够服帖,这毛衣裤都是扎袖口的,从前棉布里衣穿在里头,便会觉得袖口处无法服帖,鼓囊囊的,既不舒服也不雅观。因此但凡是买了毛衣,便要买配套的秋衣裤,许多人家都是先给男主人买一身,再给半大的孩们买一身,女主人则出于习惯,要等这一个冬天过完了再看看效果——一套毛衣毛裤要一两银,秋衣裤一套五百文,但毛衣裤总是一套搭配两身秋衣裤来换洗,这里便是二两的支出,虽然不算太贵,但也着实不能说是很便宜。

有善于经营的主妇便早已发现了,买活军的货都是这样,倘若是在市面上还有别家的货,譬如盐、糖、煤这样的东西,随时还有别的货买,只是质量没优良的,买活军的货便绝不会很贵,总是贵了一,但有家底的人家也能承受得起,不觉得很值得一提。但倘若是市面上找不到别家卖的货,价格便要高了许多了,它要高到你觉得有一疼,但却还不是很疼的程度才算完。

就譬如说这秋衣裤,一身五百文——用的无非也就是棉布而已,没甚花样,市面上一匹这样的布能做两身衣裳,也就是三百文,这里两身衣服要一两,差了足足七百文呢!抛开商家的赚头,买活军还不知道要净赚多少!

又好比毛巾,就叫棉纱毛巾,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来历,只是用的织法确实不,不知怎地便软绵厚实、蓬松吸水,用来擦手擦脸,比一般的面巾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就胳膊这样的一长条,售价200文,概不还价,小方巾也要一百文起,而还有做得尺寸大,可以将人包住,叫做浴巾的,一条便要卖到二两银,若是觉得贵了,大可以不买,是不许还价的。

一条浴巾便要二两呢!哪怕是中档家庭,听着也觉得奢侈了,不过这浴巾对他们也并非是很常用的东西,因家里人洗浴的次数是有限的,不像是买活军里,淋浴室大行其道,百姓们很多都攒钱自购浴巾,他们在地买福利浴巾是合适的,一条才五百文,便宜了四分之三,有家庭条件很好,又喜欢享受的年轻人,多数都会买一条自用。

至于其余人,还是以毛巾为主,买活军处,一个人一季度是能买三条低价毛巾的,三十文一条,就并不很贵了。报纸上还有文章给市民们划算这薪资的用法,一个人考过了扫盲班,做工一日便是二十五文,一个月750文,倘若租房住,一个月房租要去了200文,每日除了包的餐饭之外,早晚饭一日花个5文,算是不多不少,这里去了350文,剩下的400文,一天洗一次澡,这里去了60文,还有340文是可以买衣服买杂的,一个月可以买一身新衣服,两条毛巾,再储蓄个100文起来。

“只要是考过了扫盲班,农夫农妇们城来做活,低也能落个100文的储蓄,若是自己再俭省刻苦一,200文是可以存得到的。若是肯做、会做的,一日有三十文、四十文,生活便更宽绰得多了,倘若运好,了一急招工的行业,一日能拿到五十文,一个月简直便能存上一两银了!”

这对于穷人来说,便已是难以想象的生活了,能够靠着自己的劳动,每日吃饱,而且还有余钱存——很多在远方城市读报的老爷们,都觉得这多少有夸张,因为他们身边城做工的人家,大多都是手停口停,忍饥挨饿是常事,一个月能买一身的衣裳?这简直就是在发梦!

但不论如何,反正买活军的报纸是发给他们治下的活死人看的,也不必照顾他们的情绪,他们从来也不在报纸上招揽外头的读书人,因此他们又难免有将信将疑的——卖毛巾、毛衣、秋衣裤,赚得这多,或许还真能给工人开很高的工钱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