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

帝师 来自远方 1064 字 3个月前

观其一生,忠君直节,爱民惜弱。不畏世人评论,无惧笔削褒贬,功过是非,难为评说。

纵览史书列传,亦无定论。

后世之人,亦争论百年,甚至形成旗帜鲜明的两派。

举其功者,言其才德无双,功绩斐然,终明一世,少有出左右者。条陈商策,助国朝开辟海疆;引进番粮,解决灾年水旱之患。

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功劳之大,有目共睹。

终身未娶,仅一亲侄,更是杨瓒竭尽忠智,甘为奉献的铁证。

斥其非者,则言佞-幸,狂-悖,无-德。尤以结交厂卫,媚-言-君-上,驱鞑靼西行,致使邻邦骤起兵祸,生灵涂炭等事,讥言者最多。

更有人言,其同长安伯顾卿,即正德朝北镇抚司指挥使,交情莫逆。有野史载明,杨瓒终生居于长安伯府。顾卿曾言,两人有凤鸾之谊。

如此一来,杨瓒终身不娶,无子之事,便有了另一种解释。

二者互不相让,争执不下,直到几百年后,仍未能盖棺定论。

围绕杨瓒的纷纷扰扰,甚至压过正德皇帝诸多出格之行。每隔几年,就要在学术界引起一场争论。

然而,另有一部分学者,对杨瓒的亲侄——杨廉,十分感兴趣。

出身民户,叔父是官籍,偏以锦衣卫晋身。

累官至锦衣卫指挥同知,同庆平侯顾铮三度西征,吊打临近邦国,拿下整个西亚,蚕食东欧,远抵爱琴海岸。

大军过处,留下盖世英名,亦或凶名。

还朝之后,以战功升调兵部,经三朝,官至兵部尚书。虽未入阁,在朝堂的地位,仍可比肩内阁首辅。

纵观明朝,仅此一例。

遍览历朝历代,也是少有。

对杨廉的职业生涯,后世人十分感兴趣,自然会深入挖掘。

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出现这样的特例。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史料摆在面前,一个又一个名字出现,众人倒吸一口冷气,除了傻眼,还是傻眼。

启蒙座师,弘治十八年二甲十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