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新战阵

续南明 老白牛 2418 字 3个月前

平时无事时,翼虎铳手也可以将螺栓拧开,将铳剑取下来,擦拭保养。

最后一人用大棒,掩护一队的后方,同时也可以保护前方的两个翼虎铳手。

鸳鸯阵长短结合,矛盾紧密,各兵器明确分工,又为一个整体,犀利非常,当年戚继光不论对战倭寇,或是对战北虏,鸳鸯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鸳鸯阵阵形灵活变化,可为纵队,可为横队,还可分开,为“五行阵”,为“三才阵”等,基本什么地形都能作战,甚至巷战时都非常犀利。

杨河打算以后每总都配备八个小队的鸳鸯阵兵,为九十六人,再设一个百总,依“看不见师”制度,多多培养军官,再设两个副百总,最后一个传令兵兼护卫,共一百人。

他们防护各总阵两翼,还可进攻,或为散兵等等。

不过杨河暂时挑选一些老兵训练百人,介时剿灭青山残贼就跟着去作战。

这些人也暂属中军,由张出敬担任百总。

杨河看着步卒们操练,此时训练场上满是战场的气氛。

之所以称“战场”,是因为铳兵们在一阵阵轰射,对面数十步外,则有人射来阵阵箭矢。

黑火药烟雾大,就见这边硝烟弥漫,整片盾阵都看不到了,“战况”非常激烈。

却是双方演习,这边打空包弹,那边射包着布料的木头箭,乍一看下,还以为这边有军队大打出手。

特别张出敬的鸳鸯阵训练那边,对面不时有人射来木箭,扔来土块,雨点似的,张出敬就咆哮着,让士兵们保持战阵。

杨河暗暗点头,战阵训练,是他一直强调的,特别年底对战清兵,对手是拥有多年作战经验的职业军人,臭名昭著。而自己队伍,介时满打满只有一年多,若不保持战阵,介时对上,恐怕凶多吉少。

特别鸳鸯阵更强调整体与配合,一小队十二人皆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这里不需要英雄,只要全队人员密切配合。

当年戚继光为强调整体与配合的重要,更以一体赏罚来作为纪律上的保证。

他目光转向另一处,那边许多队兵在训练马术,他们在钱礼魁等人指导下,成群结队从山上冲下来,或从山下冲上去,又或跨越一些不复杂的河流等。

现新安庄除了骑兵队,还有空余的战马五百多匹,各总队兵就轮流训练,很多人已经进入野外乘骑阶段,甚至一些人除了袭步,快步训练都进行得有模有样。

基本再过一段时间,他新安庄的队兵们,单纯的野外奔驰可以做到。

也因为每天操劳,这些战马皆进入重役阶段,每天六七斤的精料,七八公斤的干草不可少,经常还有鸡蛋、骨粉、鱼干什么配上吃,真比侍候祖宗还精心。

但又是必要的,马匹进入重役阶段,若光吃草,特别青饲料的话,一匹马一天要吃六十斤到八十斤的青草,还不起膘的,很快会累倒,就若人吃稀饭不能干重活一样。

又更远些,蹄声若雷轰响,大股烟尘弥漫,却是钱三娘,李如婉等人在刘七郎队中带领下,正在练习骑阵。

如何列队,如何起步,如何保持冲击战队等等,使众骑若步阵一样,也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骑阵。

钱三娘等人皆马术精熟,众骑奔驰时可以举重若轻的保持“一马距离”,眼下骑阵训练并不困难,就是各人马匹要熟悉。

看他们训练,虽仅百多骑,但气势却如千军万马一样,杨河不由点头。

这时锣声响起,这边步卒训练告一段落,众人汗流浃背,纷纷到凉棚内喝水休息。

然后杨大臣,韩官儿等把总军官纷纷往杨河这边过来,远远的,还听到杨大臣的大嗓门:“果然这个阵好,轻便许多,以后野外作战,也不用带盾车了。”

还有罗显爵道:“俺看过了,铳兵们躲在大盾牌后,基本上箭矢都射不到他们,这边又可以打铳。”

韩官儿道:“其实还是有些箭从盾牌间透过,一些抛射的箭矢,有时也会落到。”

杨千总道:“若士卒有铁盔,再有铁甲,那敌人的箭矢就无用了。”

他甚至说,若铳兵配上铁面具,那就更万无一失了。

张松涛摇头:“恐怕会影响视线。”

回到杨河身边,众将仍在争议这个,最后张出恭道:“铳兵不能戴面具,我们在盾牌间打射,视线就有些差。再打几铳后,烟雾腾腾,戴上铁面具,恐怕什么都看不到。”

他曾作为官兵一员,还是鸟铳手,说出的话颇有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