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再扩军

续南明 老白牛 3202 字 6个月前

她定神,深深的看了杨河一眼,说道:“我会的。”???

她眼波流动,依然冷艳,但似乎有什么支撑信念,眼眸就有了神光,一撩身后的斗篷,又大步回去。

随后李如婉上来,得意洋洋,大摇大摆,一人走的空间有两人多,看着她,杨河不由想起螃蟹。

……

论功行赏后,杨河招集各将议事,上面的捷报封赏等,不是一时半会可以下来的,还是先忙好自己的事。

军营内有议事堂,颇为宽大,内有长案桌椅,杨河就招各总级军官在这边议事,他决定,睢宁的事定后,自己就回北岸去。

留守新安庄齐友信遣人回报,有一批技师来到,颇有冶工,看来齿轮等问题到了解决时候,杨河认为,可以使用水力了,以后火器盔甲的打制可以加快。

昨日黄管事前来祝贺大捷,也提到商货中随有技师前来,让杨河高兴。

现在他新安庄生产能力,每月新安铳百杆,铁甲一个月更只有十副,或镶铁棉甲二十副,极大满足不了他军力扩充的需求。

不过没办法,他新安庄内,连李天南的妹妹,郁铁匠孙女算上,也全部不过十五个铁匠,又分组,火器坊只八人,兵器坊七人。

前次伏击战,俘获流寇厮养工匠五十多人,内铁匠二十五人,可以极大补充下人力。

不过杨河认为,未来新安铳的生产,如果一个月不能超过三百杆,一年的生产能力达到三四千杆,那他前景堪忧,以后地盘越大,发展越发,越容易成为他人眼中的肥羊。

看来看去,水力使用不可避免,每月新安铳的生产能力,一定、至少要达到三百杆,一年三千五百杆。

盔甲的打制也要加快,他麾下的披甲率,一定要提高上去。

要知道他未来的对手之一,清兵,可是达到三兵披一甲的几率。

满蒙汉八旗十几万人,披甲兵就有好几万,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至少在大明,这个披甲兵数量稳居第一。

这个奴隶野蛮部落国度,经过多年的经营,至少在军事上,已经有了非常丰厚的底蕴。

杨河其实心中一直忧心,但技术好说,工匠难求,好在有技师来了,各方面的零件,技术等等,慢慢可以得到解决,这样水力使用,就有可行的可能。

除了武器,还有军力的扩充。

有了大量金银粮草缴获,杨河扩充军力,就有了底气。

年初他的规划,就预定在本年底腊月,新安庄的兵力要达到三千人。

但当时他的库存只银十万两,粮米万石,一年的预算都算得满满的,所以收留饥民后,就大大超出了预算。

更别说明年的发展钱粮从何而来。

现在,这个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

不过扩充军力需要兵源,北岸人口万人,青壮二千三百多,招了四五百兵,又招了工人一千多,其实各村寨已经没余下多少青壮。

好在北岸收容饥民,前后人数共约有三千,这边大败流寇,又解救妇女老小等三千。

六千饥民,应该可以选出一部分,再从睢宁城,邳州各地招兵,目前阶段的军力人员,应该可以得到满足。

而暂时,杨河只打算将兵力扩充为六个总,又有炮队一百人,骑兵队扩为一总二百三十人,哨探队扩为满队五十五人。

掷弹队也扩为满队五十五人,辎重队扩为一总二百三十人。

医护队扩为满队五十五人……

种种计算,兵力二千多一些。

但其实这个军额只在纸面,因为许多兵种不好解决,如骑兵队,哨探队。

而他回北岸,睢宁这边需要有人镇守,杨河曾问过杨大臣可有意睢宁练总职位,杨大臣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他道:“少爷在哪,俺就在哪,俺老杨不跟少爷分开。”

所以暂时,杨河打算让韩大侠驻守睢宁。

他驻扎地方,编制也会略变,增号手、赞画、医士,五人护卫变十人马队,又会有辎重队二十人,炮队二十人,内火炮三门。种种人员,最后镇守人数估计在二百八十人。

至于各总的军官,杨河安排中,打算以杨大臣为一总把总,兵力二百三十人。

以韩大侠为二总把总,镇守地方,兵力二百八十人。

以韩官儿为三总把总,兵力二百三十人。

以罗显爵为四总把总,兵力二百三十人。

以杨千总为五总把总,兵力二百三十人。

以张松涛为六总把总,兵力也是二百三十人。

以原掷弹队长崔禄任炮队队长,享受总级待遇,兵力一百人,火炮二十门。

以原掷弹队队副常如松,任掷弹队队长,享受总级待遇,兵力五十五人。

仍以九爷任骑兵队队长,享受总级待遇,兵力二百三十人。

仍以曾有遇任哨探队队长,享受总级待遇,兵力五十五人。

仍以盛三堂任辎重队队长,享受总级待遇,兵力二百三十人。

调张出恭为中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