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熬硝

续南明 老白牛 1763 字 3个月前

然这三者提纯获取都不容易。

木炭粉的选料较苛刻,需要清明前后的柳条,别的时期柳条一般不用。

没有这时期的柳条制炭,用杉木灰与秸杆灰也可替代,但威力就差了,就是所谓的麻秸灰火药。

赵士祯做的实验,用柳灰火药,鸟铳百步可穿透两层一寸,共六十六毫米厚的木板,麻秸灰火药只能穿透一层。

眼下离清明还早,显然杨河只能用这种次等的麻秸灰火药。

还有硫磺,要得到纯度很高的硫磺晶体,一般是回收硫磺气,然操作比较危险,还是罢了。

用过滤沉淀法提纯硫磺会较为安全可靠,只是这需要大量的牛油与麻油,一般的比例,十斤的粗硫,就要两斤半的牛油,一斤的麻油,可谓耗费惊人。

还是算了。

最后是硝石,此时一般是使用大量的鸡蛋提纯,一样耗费惊人。

种种问题下来,此时火药纯度很糟糕,想得到戚家军中那么优良的火药可不简单。

中国缺乏硝石,然硝的比例最大,占75,本来是很难办的,好在黄河沿河两岸,盐碱地无穷,只需付出一些劳力扫来硝土就行。

而且杨河知道一种廉价的提纯硝石方法,不需要用鸡蛋,用草木灰便可。

就先从硝下手吧。

……

“小人蒋福海见过相公。”

“小人陶龙飞见过相公……”

站在杨河面前的,是两个新加入的工匠蒋福海与陶龙飞,那蒋福海相貌凄惨,听说是逃亡灶户,有瘦妻一枚。

那陶龙飞年岁较轻,沉默寡言,看起来是个性格孤僻,不善言辞的人,自称有家传火箭技术,先祖陶成道曾做过一辆蛇形飞车,上面绑了四十七支火箭,想靠此上天,最终被炸的粉身碎骨。

杨河不置可否,此时人习惯攀亲戚,吹捧先祖,显摆“俺祖先也阔过”,就是很多开国人物也不可避免,只有明太祖实诚些,明言自己就是淮右布衣。

对煮盐灶户杨河颇有兴趣,细细询问了蒋福海,他老家在苏州,自称祖上曾是张士诚座前大将,后“洪武赶散”被强迁至盐城,成为煮盐灶户,代代相传至今。

而此时晒盐法虽很普及,但也不是每个地方都可晒盐,盐城那边就是煮盐,那方也到处无尽的茅草苇荡,官府明令不得砍伐,以为煮盐燃料之用。

“煮盐……”

杨河心中一喜,细细了解了煮盐的程序,心想此人倒是个熬硝的有力人选。

又问了陶龙飞一些事,杨河点点头,不管此人懂不懂火箭,懂得一些火药上事是肯定的。

他说道:“行了,你二人可为高级技工,就在庄中好好干活吧。”

在二人猛然睁大的眼睛中,他对蒋福海道:“听闻途中你小女蒋有盐失踪?只要你尽心戮力,庄中定会替你寻找失散的女儿。”

……

杨河让张出敬负责硝土火药方面的事,孙招弟协助,蒋福海与陶龙飞为高级技工。

又调派一些妇女老弱归在他们手下,就开始准备熬硝。

熬硝大部分是体力活,细致活,耐心活,而不是技术活,用一些妇女干活倒是合适。

而原材料,就是硝土,收集这事庄民早不干了,因为剿灭焦山匪后,杨河就向各庄摊派硝土份额,用硝土,顶替税粮保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