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军器局

续南明 老白牛 2642 字 3个月前

这大胸妹果然实力雄厚,是个可长期合作的伙伴。

同时想,这些家伙的消息倒灵通,就会见缝插针,同时也非常会预估市场,他新安庄的潜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他说道:“开设店铺没问题,不过这税钱肯定是要交的。”

黄叔微笑道:“这当然。”

王府在新安庄前开设店铺是好事,省得自己购买商货要跑到邳州来。

不过先小人后君子,他们开店肯定要收钱。

眼下收税虽然不可能收多少,但也必须形成规矩。

来而不往非礼也,看王府在邳州、淮安颇有人脉,杨河希望他们帮自己留意,各处有技术的工匠流民,希望能帮自己招到新安庄去。

黄叔一口答应了下来,做生意这人情往来是相互的,帮新安庄一些小忙,也等于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杨河又追加了一千石米的订单,早前他向王琼娥下的订单之一,就有一千石米,眼下涨到了两千石。

刘可第在后看得咋舌不已,这杨相公果然是有钱人,又近两千两银子砸出去,面不改色。

黄叔身旁的众掌柜眉欢眼笑,与这样的豪客做生意就是痛快。

黄叔询问杨河晚上可有安排,他想在邳州最好的酒楼宴请杨相公一行人。

杨河沉吟,言自己打算宴请军器局的南大使,也不知有没有时间。

黄叔忙道,军器局的南大使他也熟稔,希望能帮点小忙,杨相公这顿酒,他请了。

……

第二天,杨河等人随同军器局的大使南臣前往军器局。

昨晚宴会,这大使南臣前倨后恭,他虽是九品小官,却也端着架子,矜持傲慢,杨河的生员身份他不以为意,毕竟只是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罢了,又没有实权。

新安庄之事他也听说了,那又如何,他待在邳州城内,杨河剿灭再多的匪贼,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只不过碍着皂班衙役邓财的面子,还有那几十两银子的礼盒,勉强前来。

不过酒桌中还看到黄管事,更对那杨河非常尊重,这事情就不一样了。

黄管事背后站着谁,邳州城谁都知道,阎府那位女子,更与州尊都保持着良好关系,他可不敢得罪。

所以当晚众人谈笑风生,第二天南大使更亲来客栈,带同杨河等人前往军器局。

邳州城内有知州署、察院、工部分司、邳宿河务同知署、经历司、镇抚司、五所千户署等衙署,军器局却是在城东南。

大明的火器与武器制造,京师有兵仗局,制造威力较大的攻击性火器,各地方与卫所有军器局,制造一般性的火器和冷兵器。

邳州因为是军民同城,卫所的军器局,也并到工部内去,所以这边只有一个军器局。

不过到了破烂的军器局中,里面冷冷清清,除了一个攒典值班,不说副使,连一个工匠都没有。

杨河并不意外,早前大明各军器局还有任务,比如一年要造弓箭多少,腰刀多少,盔甲长枪多少,鸟铳三眼铳多少杆,但现在除了府城,各地方军器局废弛久矣。

而且邳州位于运河边上,特别泇运河开通后,这边的主要任务是运粮防河,每年运米四万八百石,造浅船十三只三分,已经没人再关心军器局的事。

这边军匠约有六十七户,然现在虽在册中,谁又知道他们去哪了?

杨河不以为意,他要的就是这份名册,依昨晚大使南臣透露的消息,邳州军匠虽大量逃亡,应该还有约三十户的军匠居于城内。

这些人,都有向局内交纳“买闲钱”,自谋营生去了。

大明眼下贿赂成风,军队中军官重要收入是“买闲钱”,每个士兵,每月给上官一些钱,就可以不操不点,自顾自去干别的营生,甚至马匹都可以买闲。

军匠同样如此。

不比民匠,交纳班匠银后,可以名正言顺干自己的营生,比如郁铁匠,他在邳州就有自己的铁铺。

这些军匠,理论生活来源都是月粮,没有田产,类似后世的国营工人,纯靠手艺过日。

只是每月三斗粮,可能还要克扣了一两斗,然后有上工的话,日支粳米八合,这点粮食工钱怎么满足一家老小的需求?

人挪死树挪活,接私活就非常普遍了,特别乱世之中,各村各寨对武器的需求量大,他们不愁没有活干。

比如各村寨的鸟铳哪来的?

世世代代,这些人其实颇有手艺,他们私自打造,卖给民间商人的武器是十分精良的,就连外国的夷人也向他们购买火器。

当然,若有官府招集,那就不情不愿,敷衍了事了。

时人笔记就言:“尝闻东西两洋贸易,诸夷专买广中之统。百姓卖与夷人者极其精工,为官府制造者便是滥恶。以此观之,我中国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