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黄金眼 宁不笨/燃墨 1990 字 8个月前

“没错,所谓土沁,就是老釉上的附着或渗透。而在高倍放大镜底下的密集气泡,是采用强酸,比如王水,运用高压渗透技术来制造的。类似的技术,还包括翡翠里的C货,就是给那些人工染色的翡翠炝色。小宣你想想,翡翠的硬度比起釉面来可要硬多了,都能把颜料搞进去,何况是釉面?所以说要在釉泡里弄进土沁,并不是什么难事。”

“哦,我懂了。”宣宁点头表示记下。

辜拙曾则又道:“这两种造假手段谈不上多高明,这几年也很普遍,但是多半都用在中低仿品里,上当的反倒不少。前段时间,和我一个研究所的有名专家,也上了回当。在高倍放大镜底下看到土沁,结果打了次眼,好在他花钱也不多。小宣,这种纯粹靠眼力的事,你有所欠缺是肯定的。就是需要从花纹上来辨识的物件,比如五彩、斗彩的彩,还有我跟你讲过的瓷画图等等,都得让谦益帮着你才好。不过我想,他很愿意当你的眼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啊?”

他语声里的笑意显然表示知道了自己和林谦益的关系,虽然不太好意思,但在学习鉴赏的时候,宣宁倒很快就平静的回答:“是。”

辜拙曾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两条线:“呵呵……对了,我顺便考考你,瓷画里那个百祥图的说法,小宣还记得是哪些吧?”

“记得,我都背下来了。”宣宁默默的背了出来,一点折扣都没打,“有天地长春,加官进爵,百世流芳,金鱼贵子,富贵荣华……榴开百子,桃献千年,青蚨飞入,金鱼现莲……红梅结子,喜鹊登枝,龙门跃鲤,万象更新……芝兰芙蓉,麟吐玉书,瓜瓞绵延……云龙三现,竹报平安,金蟾同乐……”

“嗯……嗯……”边听辜拙曾边满意的点头,宣宁记得可真是牢!

等又讲了一段,放下手里的物件,辜老先生就问了:“小宣啊,你和我学实物鉴赏也学了这么多天了,除了练手感外,还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当然啦,也不一定要说从我这儿学到的,也可以说说这段时间打别的地儿吸收到的经验。谦益应该带你去了好几次刘园路和北湖吧,还有晏家那臭小子也给你带了不少机会,是不?现在来说说看?”

“嗯,好。”宣宁想了一下,结合了这段时间的实践,才慢慢道,“外观很旧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古董……古玉不一定真有沁色……不值钱的东西不一定真的没有仿品……在博物馆或者鉴赏的书本上有过的器型,越是出现越可能是假的……”

“不错,不错。”辜拙曾满意的点头,摸了摸白眉,将一些必要的经验告诉他,“其实说起来,在古玩鉴赏上面,不少人都有很多的误区。这些误区,就是老一辈的专家,都未必没有,也有一叶障目的因素。其实名家的作品,或者说古代的艺术水平,尤其指的是画工,雕工,很多人都认为就该比现代的好!看到一个物件觉得艺术价值高,就认为一定是真品,那是错的。名家也可以有败笔,有败笔的东西未必是假。有名家题跋的,也未必都是真的,祖传的同样可能有假。”

“就是说,不要陷在条条框框里,要学会辩证的对待么?”宣宁福至心灵,一下子想到了准确的形容。

“对对对!”对他的反应大为赞赏,辜拙曾抚掌,“就是这样!不要被其他的标志和其他人的经验所影响。”

这话说来和以前他让宣宁学习他人的经验似乎有所矛盾,其实并非如此。学习经验乃是借助他人之力,来打一个坚实的基础。而现在则是不希望他被束缚住,要懂得自己加以判别验证。

见宣宁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辜拙曾才继续道:“再说瓷器,很多人都认为,官窑的瓷器一定比民窑的要好。这也是不对的,官窑照样有机会出产瑕疵品,而且也不是不可能流传到民间。虽然官窑通常会销毁那些瑕疵品,但也不是绝对的。所以还是你刚才的那个说法,辩证的看。”

“嗯。”

“还有玉器,汉玉虽然以汉八刀出名,却不表示就只有汉八刀,只有粗犷风格,照样可能出现柔婉风格的玉器。我就曾在一处墓葬里亲眼见到过出土的汉玉,那叫一个雕琢细腻柔婉!而明代的玉,也未必都是大气的类型,明代多的是能工巧匠,照样能制造出精致无比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