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沈映继续讨价还价,“那就五天!”

顾悯:“半个月。”

沈映:“十天!”

顾悯:“成交!”

沈映:“……”感觉好像上了贼船?

顾悯谈妥了条件,心满意足地将两封信塞入胸。前的衣服里,贴身保管好,“皇上,那臣现在就出发去调兵,皇上保重龙体,等臣的好消息。”

其实沈映之所以会把这么危险的任务交给顾悯,一方面是相信顾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顾悯身为主角,身上有主角光环,可以逢凶化吉。

但即使如此,沈映心里还是无法控制地替顾悯感到担忧,见顾悯要走,心一揪,嘴巴比大脑先做出了反应,“等等!”

顾悯疑惑:“皇上还有交代?”

沈映看着他,郑重地点了下头,“一路小心。”

顾悯抿唇淡淡笑了下,虽然沈映嘴上并不肯承认对他有情意,但偶然间的真情流露不会作假,没关系,等他办完正事回来,他有的是时间来一步步引导沈映正视自己的内心。

顾悯带着沈映的手令前去神机营、五军营调兵,这一走就是两日,而且是杳无音信,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沈映自从顾悯离开之后,就一直处于心神不宁的状态,只恨古代通讯不发达,不能随时保持联络,又恨顾悯粗心大意,顾悯是不知道他会担心吗?不管事情成没成,哪怕是派只鸽子传个只言片语给他,他都不用像现在这般寝食难安。

顾悯离开后的第二日,京城传来消息,杜谦仁一党已经在宫里拥立岐王登基称帝,继位诏书传达天下。

一些反对岐王登基的臣子,不是被杀就是被关进了天牢,这些臣子大多是刘太后的死忠,整个家族的利益都和刘太后息息相关,若是刘太后倒了,那他们也难逃一死。

可整个京城都已经被杜谦仁完全掌控,任何反对的声音,便会被雷霆手段镇压,据说锦衣卫指挥使刘承义自知大祸临头,都假装成乞丐了,都没逃过杜党的清算,杜谦仁派投向他的锦衣卫在京城里大肆捕杀太后党,每天都有灭门的惨案在发生,京城里一时沦为人间炼狱。

而刘太后那边,早在数日以前便给信王、淮王送了求援信,却迟迟没等到两王的援兵,刘太后便以为是信王、淮王觉得她大势将去选择袖手旁观,整日在行宫里指天大骂信王、淮王背信弃义。

不过刘太后把持朝政这么多年,到底还是有些根基的,虽然在京城里的那些党羽,都被杜谦仁釜底抽薪,已经完全指望不上,但她娘家毕竟是渭南望族,在地方上颇有些势力,还不至于到穷途末路。

刘太后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算杜谦仁现在攻占了京城,拥立了岐王登基那又怎样?

只要地方上不服,岐王这个龙椅还是坐不稳,届时只要她宣称谁帮她夺回京城,扫清乱党,就许以摄政王之位,难道还怕各地藩王不动心?

到那时,大应朝野上下自然是免不了一番动荡,可那又如何?只要她还是大应朝的皇太后,不管付出任何代价,她都在所不惜!

刘太后在行宫内听闻岐王在京城登基后,打算也颁布“遗诏”,立安郡王为新帝,可没想到还没等遗诏下达,伺候安郡王的太监便来报说安郡王病了,而且是病得起不来床的那种病。

刘太后听说后,差点急怒攻心,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这要紧关头病了,这不是要急死她吗?但凡她还有第二个选择,都不会选择立安郡王这个草包为帝!

郭九尘在一旁劝刘太后宽心,可早就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的刘太后怎么能宽心?

刘太后当即做了决定,行宫终归是离京城太近了,等杜谦仁收拾了京中的乱局,下一步就会把矛头对准行宫,现在立不立新帝是次要的,她得趁杜谦仁在京城还没立稳脚跟的时候,尝试反击。

她手里还有七万林家军和五千羽林军,对上京城中杜谦仁拥有的兵马,也并不是毫无胜算,若是林家军能助她夺回京城固然好,要是败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反正林家军的心也不是真正向着她,只要能帮她拖住杜谦仁的攻势,帮她争取撤退的时间就好。

于是刘太后命郭九尘火速持兵符去林家军军营里调兵前往京城平叛,而她在行宫里则命人收拾细软,计划一旦有林家军兵败的消息传来,她便随时带上人弃宫逃回渭南。

刘太后和杜谦仁两党兵马之间的交战,一触即发,胜负在此一举,而沈映这边,也在翘首以盼顾悯去神机营和五军营调兵的消息传回。

可等了三日,还未有顾悯的消息回来,眼看沈映的脸色一日沉过一日,崔家庄里的众人也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每个人脸上都是不苟言笑,里里外外都是一片凝重的氛围。

到了第三日深夜,沈映正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忽然听到门外有异响,于是连忙爬起来披上衣服推门出去查看情况。

只见原本守在他院子外面的几个护卫都已经走了进来,手里握着刀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

沈映问:“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