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于这个时代而言,这算是一种真情?想必很值得感动。
姬昭却只觉得可笑。
但是姬重锦想必也是好意,是想缓和所谓的父子关系吧?姬昭也不好直接给他脸色看,笑着点点头,说:“我这次给大哥也带了不少礼物,回头令人送给你。”
他不愿多说,姬重锦也不说了,只当是自己多嘴。
他目送姬昭离开,才上了自己的马车回家。
姬昭回到家,好好泡了个澡,出来后便立即去看他的兔子。
两个月不见,他的兔子长大了!府里的人将兔子养得很好,胖乎乎的,洗得干干净净,一点气味也没有,窝在藤编的篮子里,姬昭拿了菜叶子喂它,它的三瓣嘴一努一努地吃得极欢,姬昭笑得比它吃得还要更欢些。他趴在榻上喂兔子,尘星在他身后站着,帮他擦湿头发,不时与他说着话。
魏妈妈带了人在往各个屋的房门上挂菖蒲与艾叶,端午节就在几日后。
姬昭问道:“可有消息,宗谚他们几时能到金陵?”
“咱们走得快些,却也在江陵停留几日,绕了点路,想必他们也就是这几日能到吧。”
姬昭便叹气:“也不知他们到金陵后,宫里会如何待他们。”
“想必还是能做个富贵闲散王爷的吧?一向听说陛下待人宽和。”
“陛下是宽和……”这点,姬昭也要承认,而且那是经过史书与无数学者认证的,他自己也亲眼见过,可太子并不是。
从桂州回来,见着外祖父后,因为桂州的那些事,外祖父气得不轻。那日偷听一事,外祖父当然也已知晓,外祖父后来也没有瞒他,直言这次的事就是太子所为。
外祖父说太子一是利用他的身份,二是利用宗谧的心理与郑王府的内部矛盾,最后办成了这件事,从一开始,太子就想收回郑王府的权力,就想叫郑王一脉回京,除此之外还能离间殷、姬两家与郑王府的关系。
姬昭知道太子厉害,毕竟那是史书里重要的人物,将来还会杀了他,但他还是疑惑,太子再厉害,也不能厉害到算得这么准吧?怎么什么都被太子刚好算到了呢?
外祖父又说,太子是不能样样都算到,但是重要环节,他稍微动一动,事情总能朝着太子想要的方向走。大约是这次太子的运气也比较好,事情直接就办成了。
姬昭还是不明白,既然如此,太子为何还要求情,封宗谧为郡王。当时全朝上下,上至陛下,下至普通百姓都一致认为,就该直接除爵,太子哪怕是要藏拙,此时顺势而为,也不会有任何人怀疑到太子身上啊。
外祖父接着又跟他说起这便涉及朝中宰相、文武之争,相权与皇权之争,说到这里的时候,姬昭便开始头疼了,听得想要睡觉。外祖父才没有继续说下去,又爱怜地看着他说:“我们昭哥这样就很好,过你自己想过的,凡事都有外祖父在呢。还有你的舅舅们,别怕。”
姬昭看着兔子吃菜叶的嘴巴,尘星还在跟他说话,他却早就出了神,在想外祖父的那些话。
他当然知道,殷家上下会极尽全力地保护他,他也从来不怕,但他不能一直躲在家人的羽翼之下,按照宿命,将来太子定要杀他,届时他不想害了殷家人。
可他真的很厌恶充满心机的生活,他对权力也没有丁点的兴趣,若能抛却驸马这个身份,离开金陵,那就好了。
姬昭叹气。
他非常相信外祖父的话,也是亲眼看着自己是怎么被围剿的,宗谚的那些话也还在脑海里,太子不是个好东西,神经病,还罚跪他,讨厌得很,可太子事后也曾小心翼翼地给他道歉,偷偷给他送逍遥子的手书。
他也相信自己的本能与本心。
人都是复杂的,各有立场,没有百分百的好与坏,不到关键时候,他不完全相信的确是太子出手利用他来害郑王一家,他有自己的判断。
想清楚这一点后,笼罩在姬昭头顶多日的愁云总算是消散了。
次日,早早地宫里就来了人,宣姬昭进宫。
这是早就猜到的,出去办一趟差事,仁宗定会见见他,姬昭换好礼服,即刻便进了宫。在延福殿见到仁宗,仁宗问了许多话,至于太子曾跟他说要出宫交代驸马几句这样的事,一向不拘小节的仁宗自是毫不在意,更没有拿来与姬昭说。
仁宗最后欣慰道:“出去这一趟果然有不少长进,朕原本不放心让你去,是太子提议由你去,太子说得对,是该多出去历练。”
“…”姬昭愣了愣,所以说,外祖父说对了,还真的是太子让他去的。
他愣神的功夫,仁宗微笑道:“你外祖父、外祖母现下都在金陵,过几日,进宫来,两家一同吃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