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灵媒 风流书呆 2414 字 3个月前

孙馆长察言观色一番,顿时心脏不疼了,腿也不软了,腰杆挺得比任何时候都直,大步走过去,明知故问道:“二位前辈,这件文物没问题吧?”一边说一边拿狠戾的双眼去刺梵伽罗和宋睿。

“口沿、釉色、颜料、底胎和钙化的程度都没问题。我们敢保证它是真的。”二老异口同声地说道。

梵伽罗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便没开口。

宋睿则质疑道:“现在的造假者用的都是高科技,只需几张照片和一段影像就能把仿品做得与真品一模一样。别说口沿、釉色、颜料、底胎和钙化程度这些一眼就能辨识的外部特征,即便是内部瓷质的化学元素成分,他们都能做得跟真品分毫不差。二位专家应该见识过不少这种以假乱真的仿品,单凭眼学怎么能百分百保证它的真实性?如今世面上被鉴定为真品的那些古董,其中有60%的正确率就算是很不错了,您二位应该对这一现状很了解吧?”

梁老和陆老并未觉得被冒犯,而是拿出了一张鉴定书,认真解释:“宋博士,您说得没错,眼学的确是一门很主观的学问,错误率非常高。但这个结果不仅仅是我们在场的几十位专家共同得出的,还是由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鉴定技术得出的。你们不相信我们的眼力,总要相信科学吧?”

二老手臂一展,把分布在实验室内的数十位专家以及数十台高精尖的科学设备都囊括了进去。

这些专家手头各自鉴定着一样文物,听见宋睿的话,都抬起头来,露出不悦的神色。他们全都是这个领域里的顶尖人才,要人品有人品,要资历有资历,良好的口碑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何曾被人这样质疑过?

他们纷纷放下文物,对宋睿和梵伽罗怒目而视。

“梁老,就是这两个人报了假案,让我们白忙活一场?”最年轻的那名专家越众而出,口气非常冷硬:“你们知不知道因为你们上下嘴皮子一碰,这些文物就要遭受被各种器械搬运的风险,如果在搬运的过程中,它们不小心产生了损伤,你们赔得起吗?你们这样是要坐牢的。”

这位专家扬起手里的鉴定报告,讽刺道:“你们也长了眼睛,不会自己看吗?报告书上明确写了,瓷器底部的成分与同一年代的老瓷是一样的。”

梵伽罗不懂高科技,便看向了宋博士。

宋睿果然没让他失望,反驳道:“据我所知,有一种造假手段叫拼装,用老瓷的底拼在新瓷上,轻易就能瞒过机器的鉴定。”

年轻专家额角的青筋跳了跳,用力拍打报告书,音量陡然提高:“你这是在跟我抬杠?你不识字吗?好好看看最末这一段文字,我们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技术来鉴定这只瓷瓶的年代。这种技术叫热释光,针对最后一次过火的时间,可以测出艺术品的出窑时间,它的正确率高达百分之百,年份判断的误差率却只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光是这一台机器,价格就高达上千万,是我们从国外最新引进的,全世界都在用它,怎么可能出错?你们认为眼学的主观性太强,不相信我们几十个人的共同判断,那么你们总该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吧?”

宋睿盯着报告书的最后一段话仔细阅读,并未回复年轻专家的质问。

阎部长也要来了一份报告书,一边看一边长舒了一口气。

孙馆长和刘副馆长看了看这一屋子的专家,内心的激动简直难以言表。不仅梁老和陆老是国宝级的学者,其余这几十个专家也都是文物界威名赫赫的大佬,眼力和口碑绝对值得信任。他们一个个都在鉴定书上签了字,做出了一致的判断,那么这只粉彩老寿星瓷瓶就绝对是真的!他们的眼力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看错?

更何况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设备,其鉴定结果只会比人工更精确。这份报告书足以称得上是一锤定音、不可撼动,把整个文物界的大佬都拎出来,他们也说不出一字半句的反驳。

孙馆长和刘副馆长彻底放心了,紧窄而又干涩的喉咙陡然一松,当即便笑出了声。

梵伽罗走上前,把手悬在瓷瓶上方,垂眸感应片刻,坚定道:“从它身上,我感觉不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沉积,唯有一团凝而不散的冷气。它是新的,却也是死的。”

“梵先生,我知道您最近名气很大,但术业有专攻,您的名气不是随意误导别人的工具。您应该更珍惜自己的声望才对,要知道,声望这种东西如果不精心保护打理,会很快被挥霍一空。”年轻专家把报告书投掷到梵伽罗脸上,怒道:“这东西送给您了,虽然我不指望您能看得懂。”

两人说话的功夫,加紧时间做鉴定的两尊九州鼎也得出了确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