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晋廷臣

山有木兮 非天夜翔 2360 字 3个月前

“是。”耿曙的头脑一向很清楚,说,“这一战,变数只有唯一一个。”

姜恒自然知道他所指——巴郡的代军。郢国抽调主力部队征伐梁国,万一代人南下又怎么办?

宋邹说:“结合不久前打听到的消息,还挺好理解。”

耿曙与姜恒一齐看着宋邹,宋邹沉吟片刻,说:“起初我无法判断信息的真伪……”

“没关系,”姜恒道,“你说就是了。”

“姜大人虽然亲自往郢国作质,”宋邹最后说,“雍、郢的南北之盟,却并非完全的坚不可摧,根据我们的商人回报,郢王仍与代国有着秘密协议。”

耿曙反而如释重负,点头:“这样就说得通了,只有解决后顾之忧,郢人才敢发起大战。”

郢国并未放弃与代国的结盟,甚至郢雍、郢代这两条战线,姜恒仍无法准确判断谁才是熊耒的朋友,而谁又是敌人。这么看来,熊耒与李霄一方的盟议仍未因他的质子条款而作废,甚至熊安未来的太子妃,极可能是姬霜。

当然现在一切都说不准。姜恒想起了项余那天的话——郢国的王族里,没一个好人。

未来可预见的是,熊耒、熊安多半会在合适的机会,单方面撕毁其中一方协议。自己必须很小心,不变成被撕掉的那个。

“还有什么说的?”耿曙渐渐地也学会看人眼色了,尤其看谋臣的脸色。姜恒虽是他的首席谋士,但姜恒最听意见的人乃是宋邹。

此刻宋邹脸色犹豫,明显还有话要说。

“说罢,”姜恒收起地图,朝宋邹道,“这么多年来,始终感谢宋大人对我们两兄弟的照拂,昔年一面之缘……”

宋邹马上道:“姜大人说笑话了,大家都是晋廷臣子,何来‘照拂’一说?都是为了天子驾崩前的嘱托。”

姜恒知道宋邹在暗示他,他们无论做什么、怎么做,目的都有一个,初心不可违背,即效忠于早已灭亡的晋室,只要秉承这一初心,便能得到宋邹绝对的忠诚。

“属下只是觉得,”宋邹想了想,最后慎重道,“已经有人计划刺杀您了,姜大人再随军参战,实在不合适。不仅会令武陵侯分心,更容易……”

这个问题耿曙早已与姜恒讨论过,他起身答道:“不必担心,我会看好他。”

宋邹轻轻地说:“恕我说句不该说的话,战场瞬息万变,谁又有绝对的把握?若当真如此,落雁城外,也不会……”

宋邹的态度已经非常坚持了,按以往的习惯,他从来不会把同样的话重复第二次。

姜恒点头道:“对,你说得对。”

“恒儿?”耿曙却道。

“我们暂时分开一段时间,哥。”姜恒认真道,“我会到江州去,为你确保战时后勤。”

耿曙沉默不语,他们都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只是姜恒不愿他们分开,于是他无论说什么,耿曙都会尽全力去做。

“你想好了么?”耿曙问。

姜恒点头,说:“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最多三个月,就会结束。”

宋邹松了口气,点了点头,事实上姜恒哪怕留在嵩县,他也全无把握。但在郢王室之中,就不会有问题了。而耿曙带兵在外,也能确保姜恒的安全。

最后,姜恒抬眼看宋邹,说:“宋大人,你觉得……能成功吗?”

宋邹说:“琴鸣天下后的这些年中,五国形成了脆弱的实力平衡,昔年天子尚在,多年来平衡几次将崩,都被险而又险地维持住了。”

“就在一年前开始,”宋邹说,“以李宏身亡为开端,平衡就被一点一点地打破。如今想来,雍军驻守本县,将是开启天下百年之新局的变化之初。”

宋邹没有正面回答,耿曙要理解他的话有点费劲,姜恒却是听懂了,宋邹无法判断接下来会如何,但破局之举已启,接下来,各国艰难维持的架衡开始失控,每一国都将撕破脸,倾尽全力投入战争。大争之世走到了尾声,最后的决战业已开始。

这场决战也许会持续五年、十年,但无论谁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神州的分治,都一定会结束。

“现在想来,”姜恒说,“太子泷当年让哥夺取嵩县,于中原钉下了这一枚至关重要的破局之子,是非常明智的。”

耿曙随口说:“运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