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眼中钉

山有木兮 非天夜翔 2199 字 3个月前

“每天么?”耿曙一抖马缰,说道。

姜恒:“不是每天,有时实在太忙了,忙得倒头就睡。”

耿曙说:“我就知道,我再忙也会想你的。”

说着,耿曙忽然想起亲卫们还跟着,便回头吩咐几句,让他们回山阴城去,带领军团,回到落雁、灏城与大安等地,参与接下来的秋收。

姜恒忍不住又回头看了眼,已经看不见界圭了,不知去了何处。

耿曙折腾一夜,开始有点热了,卸下铠甲,只穿一袭单薄的黑色武服内衬,一手搂着姜恒,犹如从前般,伸手摸他的后腰处。

“瘦了这么多。”耿曙不满道。

姜恒叹了口气,索性倚在耿曙身边,也不生气了,耿曙便腾出手来,玩他的耳朵,手指在他耳上绕来绕去的。

“好难啊,哥。”姜恒说。

“不想走了吗?那就回去?”耿曙说。

“我说,要改变雍国,实在太难了。”姜恒在耿曙怀里翻了个身,拉过他的另一只手,让他环抱着自己,悲哀地说,“想建起一个国家须得经过不知道几代人,要毁掉它,却很容易。”

耿曙挠了挠脖颈,三个月里,他在军队里连话也不常说,一副绝世名将的派头,更须树立威严,否则部下不好管。但一见到姜恒,他又恢复了骨子里那少年的模样。

“你都忙什么?”姜恒问。

“练兵。”耿曙说,“训练他们,根据地形偷袭、渡河、平原徒步、纵马、攻占山丘、破城、夺旗、运送物资、埋伏战、遭遇战、游斗战、阵法。拉练么,都这样。”

“师父说得对,”姜恒想了想,说,“我的心肠太软了。”

他不得不承认,界圭的选择才是对的。

在耿曙眼里,姜恒却是没有缺点的。

“不是的,”耿曙说,“你做得对,这些日子里,我也在反省,我不该这么待他们。不该对林胡人这么残忍,朝廷要挑拨起情绪,朝林胡人开战,将他们说得十恶不赦,我都信了。但直到真正下手时,我又觉得,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算了。”姜恒比谁都了解耿曙,知道他是一根筋,判断情势往往单纯凭借感觉,不会加入诸方的利益考量,说这话,只是因为他在自己面前毫无原则与坚持,从小到大的习惯让他认为,弟弟读了许多圣贤书,比自己更明白事理,他说的都是对的,如果有冲突,那一定是自己错了。

三天后,他们抵达了山阴城,界圭消失了,也不知是回落雁复命,还是去追杀剩余的林胡人了。姜恒心道千万不要,如果界圭真的再这么做,他们之间,就再无挽回的余地了。

他不讨厌界圭,那天他之所以愤怒,缘因界圭不理解他,而他本该理解自己的。

与其说是朝界圭发火,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失望,他以为界圭是知己,却得到了这么一个回答的失望。

幸而他与耿曙在一起了,这让他心情稍微好了些。

山阴城是曾家的封城,不及落雁庄严肃穆,却较之王都更为繁华。身为封地的公侯,曾家没有治辖权,只能享受城中的部分税赋,而因为南征的十年大计,近年来税赋也在不断收缩。

山阴

背靠贺兰山,于山麓的北边,治十七万户,其中又有不少是迁徙前来的塞外部族,以雍人最多,其次风戎人,最后是氐人与新迁的林胡人。

百年前,周、曾、耿、卫四大家,以门客的身份跟随汁氏远征塞外,平定侵扰洛阳的风戎人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卫氏擅治军;曾氏则为汁家的高参幕僚;耿家主管守卫王室与刺杀;周氏主管外交与商贸。

汁家在塞北自立为王后,兑现了他的承诺,将大安、山阴与灏城封给了三名门客,奈何耿家人丁凋零,当家主不愿迁走,宁愿留在落雁,时刻陪伴在王族身边。于是耿家成为了唯一没有封地的大贵族。

一代又一代下来,耿渊与汁琅、汁琮兄弟情同手足,于是耿曙归朝后,也得到了最高的待遇,被收作汁琮的义子。

山阴城半在山腰上,到得秋季,城内欣欣向荣,虽以雍律治理,却因远离落雁,又有胡人混杂,较之王都充满了烟火气,烤饼摊、面摊多了不少。初秋时山前已有黄叶,雨季过去,秋高气爽,碧空如洗,蓝天映着山下的景色,投在城外湖里,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