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的竞争对手,非常多。除去那些不太成气候的小公司,我们的对手大概包括:同为跨国公司的PM公司,还有几家这几年在扶持民族产业背景下异军突起的国内公司。
然后Andy说,虽然现在A公司还没有公布最后的项目招标小组名单,他估计总负责人应该就是集团副总路衡,副组长一个是业务部主管常立扬,另一个是技术方面总工程师刘康祥无疑。
然后因为这次的采购有各省分公司的份额,所以各省分公司也会有相应的负责人。
程经摸了摸下巴,问Andy:“你觉得呢?”
Andy说:“现在关键是第一轮我们必须要进,重点是技术上要完美无缺,这是我们的优势,我想问题不会很大。第二轮的邀请招标,我想我们就要拼价格和商务条款,我们一直在成本上比较吃亏,商务方面我想就是靠客户关系还有综合排名。”
程经说:“如果第一轮真的进了,那么价格上我可以向上面申请,你不必太担心。”
Andy把ppt转向另外一页:“我想路衡不会太过问这个项目,估计也就是个总负责,但是他的作用又很关键;至于总工刘康祥,现在的态度还很不明确,虽然他对我们KT印象一直不错,但是这次他也几乎是三缄其口;而实际上的常务副组长常立扬,因为他是路前段时间从浙江省公司提上来的人,我们之前和他也没打过交道。
“下面各省分公司,因为这次的招标总公司总负责,所以我想下面几个区的销售虽然也要做工作,关键还是我们这边。”
程经说:“我知道了,如果需要支持的话,到时候你安排好,我和贺都没问题。”
相应级别的接触不可能由Andy和我来完成,如果要见常立扬和刘总工,必须有程经还有贺海的出马才行。既然得到了程的首肯,那么也说明他对我们跟进这个项目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程经和贺海后来有事离开了。我们小组继续讨论。
我知道为什么昨天方雪说那次研讨会也很重要了,经过昨天,客户的技术人员估计已经对我们的表现有了初步的打分,接下去还有三场更为正式的Seminar,那时候会有开放提问,客户方面的技术小组会悉数到场,而且很有可能还有“外援”,就是高校里的一些专家。
难怪贺海要向总部申请技术支持了。
昨天的研讨会之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跟进,方雪和马峰这几天要天天跑到客户那边泡着了,做交流,做演示,说白了也就是加深印象。
我则跟着Andy跑,拜访一些专门和厂商打交道的工作人员,通常他们精通技术,而且在关键时候也能向他们的上级发挥一定建议作用。
下午三点多,我们出发去见技术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到那边已经四点多了。Andy熟门熟路的找到他们的工作地点,然后说:“我找秦胜。”有个人从隔间站起来,告诉我们:“秦胜好像出去打电话了,你们等一下吧”,然后就埋首电脑前不理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