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根据地的大丰收

圣血历1289年10月,格利尔芬山脉的秋风已然带上了明显的凉意。

北面高海拔的林场早已银霜遍地,预示着严冬的脚步日益临近。

整个根据地如同上紧了发条的巨人,进入了最紧张的秋收抢收阶段。

叶格林变得异常忙碌,费拉教长也寸步不离地跟随着他,仿佛真的成了他的影子侍卫。

他们穿梭在根据地的各个村镇,核心任务只有一个:与天气赛跑,确保颗粒归仓。

在最早开发的核心地区,他们协调各个村镇的打谷场和晾晒场轮流使用,确保新收获的粮食能得到及时脱粒和晾晒,防止堆积发霉。

由于是第一年应对秋收,根据地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比较匆忙。

很多村镇的打谷场、晾晒场面积根本不够,而且劳动的人手也出现了短缺

叶格林一方面协调不同地区的村镇干部们一起商量,利用不同村、不同镇、不同海拔之间的差异让粮食跟着空地走,而不是集中在一个地区。

同时他也拜托主管内政的戈尔隆同志从后方紧急调拨了不少帆布过来,让村民们能够利用松软的土地晾晒粮食。

忙完了西边的事情,叶格林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跑到了文德镇西面。

在维利卡河沿岸的新垦区,这里的土地更为平坦,作物成熟相对集中,但难民们的劳作技能也参差不齐。

本地的负责人德拉尼奇同志正为这件事发愁,而叶格林带着工作团过来刚还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叶格林亲自下田,示范如何高效地收割、捆扎,费拉教长则凭借其惊人的体力,帮着将一捆捆沉重的谷物扛到集中点。

他们看到新安置的难民们脸上虽然疲惫,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因为他们知道,这收成里也有他们的一份。

在这个过程中,费拉教长更多地被那些平凡的瞬间所触动。

他看到叶格林毫不嫌弃地坐在田埂上,和一个老农认真地计算着每亩地能多打出几斤粮食,那神情比研究军事地图还要专注。

他看到一群半大的孩子组成了少年队,跟在大人后面仔细地捡拾掉落的麦穗,颗粒归仓的观念深入人心。

他在帮一个村子搬运粮袋时,一位大娘拿着刚蒸好的、烫手的红薯硬塞给他和叶格林,不停说着“歇歇,快歇歇,吃口热的。没有你们带头干,哪来这满仓的粮食。”

那食物的味道或许粗糙,却带着一股直抵人心的暖意。

这些点点滴滴,像涓涓细流,无声地冲刷着费拉教长心中那坚冰般的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