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章

鞋底还好,主要还是鞋子前面大脚趾的地方,太容易磨出洞了。

卢大嫂正在做的,就是给卢母的鞋。

卢大嫂担忧地叹口气道:“要是有箨叶就好了,下面垫几层箨叶,既耐磨,又防水。”

“箨叶制成的草鞋还耐穿!”卢芙蓉说:“我爹现在每天都要换一双草鞋,再这样下去,稻草都不够他穿了,骡子还得吃呢!”

卢桢:“……啥是箨叶?”

“箨叶就是箨叶啊!”卢芙蓉有些惊讶自己的堂姐怎么会连箨叶都不知道。

卢母赶紧道:“你别管你桢姐,她从小被我惯坏了。”

卢芙蓉没和卢桢一起成长,对卢桢了解不是很多,闻言点点头。

卢大嫂好脾气的解释道:“箨叶就是竹笋长成竹子后,从竹子上脱落下来的笋壳。”

卢桢剥过笋壳,那玩意儿确实挺硬,但不知道那东西还能做鞋底?

“现在该有冬笋了吧?遇到竹林的时候,进去挖两颗呗。”她很难想象那小笋壳怎么去做鞋底。

卢芙蓉对堂姐的无知有些无语,堂姐家还是开布庄的,怎么连箨叶都不知道。

卢大嫂笑道:“箨叶不是笋壳,它又叫蓼叶,用来裹粽子的,竹笋长成竹子后,笋壳跟着竹子长到竹子顶端,然后再脱落下来,那样的老箨叶不光坚硬,还十分有韧劲,咱们家从下面收的一些千层底的鞋子,里面就夹了箨叶。”

“哦~~~”卢桢脑中浮现出她平时吃的粽叶的样子,还是无法想象那样薄软的粽叶,怎么能纳鞋底,还能防水防磨。

她生在南方,老家也算得上二线大城市,她家小时候虽算是郊区,从小毛竹也没少见,但最多就是春天到了,她爸她哥带她去挖竹笋,笋壳是见了不少,却从未将笋壳和鞋底联系在一起过。

“油纸行不行?鞋垫中间垫两层油纸,这样即使下面湿了,有油纸隔水,上面也是干的。”

“油纸不耐磨,容易坏,不经穿。”卢大嫂道。

“要是有箨叶就好了。”卢芙蓉有些遗憾地说。

“说起来,马上就要入冬了,去年的竹笋现在已经长成竹子,箨叶也应该到了落下的时候,现在去竹林子里捡,应该能捡到不少箨叶。”

卢芙蓉是跟着奶奶去竹林捡过箨叶的,笑道:“要是没落下来,可以用竹篙捣下来!”

卢桢眼睛已经成了蚊香状,更无法想象,长在竹顶,得用竹篙捣下来的箨叶像什么样,笋壳不都是包在竹子根部吗?

卢母已经笑了起来,对卢大嫂和卢芙蓉说:“桢桢从小跟我在怀安生活,没见过箨叶是什么样子,等遇到竹林,带她去看看就晓得了。”

卢大嫂、卢芙蓉齐齐点头。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现在还没入冬,这个季节没有冬笋,不然光是找些冬笋,也能供灾民解些饥饿。

他们现在到达的地界应该算是豫州,豫州的竹子在他们这边还是比较有名的,算是豫州的一种特产,像毛竹、桂竹、斑竹、淡竹、刚竹、甜竹都有,不光有,还多,遍布整个豫州。

他们之前走在山道上时,就远远看到下方有竹林,只是都忙着赶路,谁也没说去竹林子里看看。

一是好不容易赶超了疫病病人,这一路上不用再战战兢兢,担心自己随时染病去世,怕自己不快一点,后面的疫病病人就追上来;

二是还没正式入冬,一直到入了冬,才会有冬笋长出来,现在没有冬笋,去了竹林也没用,除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并不能获得更多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是以即使看到竹林,大家也没想着下去。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你眼睛看到的距离,并不等于他们能过去的直线距离,更别说他们还有这么多的骡车牛车。

除了官道,其它地方基本都能称得上是荒山野岭,草木丛生,里面毒蛇毒虫不说,根本没路。

对于不了解的东西,卢桢也没想太多,脱了外套,抱着宝丫躺牛车厢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