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

他忍不住皱起眉,问:“桓十三呢?”

只听这称呼,便知道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李见微抿了抿唇, 似乎不知道怎么开口。

只看他如此,王洵便知不会有什么好消息。

他双眼沉沉地看着李见微。

“幸存的禁军说,他和大将军徐骋,身先士卒, 恐怕已经”李见微叹息一声。

王洵握紧了手上的缰绳,正要打马转身,被李见微一把拉住。

“你难道是想现在回去寻他?!”李见微不可置信道, 他压低声音,“你疯了不成,如今洛阳城内外俱是胡人,你回去送死不成!”

其实他和王洵今日才是第一次见面,之前的交往,不过都是通过书信罢了。

这个出身琅琊王氏的矜贵郎君, 实在叫李见微看不透。

他不明白王洵为何突然有一日给他送信劝告, 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曾听从他的建议, 他还屡屡助他。

虽然知道王洵如今也不过二十余岁, 但就信所书, 李见微真的忍不住认为写信那人, 乃是老成持重、心有沟壑的谋士。

今日得王洵领并州、镇北两军来援,他冷静地指挥麾下护送百姓,又亲自杀入重围救出被围军士,随后迅速撤离,在刘邺眼下, 以最小的伤亡救下最多的人。

这样的王洵,实在不像一个不过二十余的年轻人。

此时,得知桓陵踪迹全无,竟想回转去寻的王洵,终于是有了几分少年气。

李见微不用多说,王洵便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在这时候,决不能回去。

他神情冷然,下令道:“立刻开拨,北上!”

另一边,一身血与尘的裴清衡在逃离的洛阳百姓见到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兄长。

彼时裴清知正带着逃出洛阳城的百姓跟上王洵的队伍,往常拿笔的手里握着长剑,周围的人都隐隐以他为首。

见了他,裴清衡便再也阻止不了眼眶的泪水落下,他抹了一把脸,上前唤了一声:“三哥!”

裴清知紧皱的眉心微微松开:“四郎,你没事就好。”

他的目光看向裴清渊:“二哥,你手臂的伤”

“皮外伤,没什么大碍。”裴清渊示意他放心。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北方而去。

洛阳百姓扶老携幼,满目茫然地跟上镇北军等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份未知,也有不少魏人选择留在洛阳,守住那份几代传下来的家业。

沿途见得各地因兵祸逃难的百姓,让人不免升起物伤其类的悲哀。

匈奴一路打到洛阳,大魏皇室威严尽丧,对这天下的统治也岌岌可危。

群雄并起,各自割据一方为王,再不将徐后与李崇德放在眼。彼此之间也多有征讨攻伐,只为扩大自己治下领土。

因为这一点,徐后和李崇德的逃亡之路便不得不躲躲闪闪。

一旦落入哪方已经不再忠于大魏的人手,等待他们的,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了躲过这样的命运,徐后不得不掩去身份,假作逃难的百姓。一路风餐露宿,将上半生从未吃过的苦都尝了一遍。

到了这时,徐后心终于有了一丝悔意。

相比之下,李崇德还算随遇而安。最开始他还会为饭食不合胃口大闹一场,但随着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看见饿殍遍野,无数的人挣扎在战火之,他便学会了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