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88

成化十四年 梦溪石 2104 字 3个月前

又在何处?”

尹元化语塞,忽然想起另外一个问题,连忙诘问道:“你来刑部上任不过四五天,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查到案子的进展,莫不是在随口胡言不成?”

唐泛摇摇头:“你莫不是忘了,锦衣卫在各地皆设有卫所?”

尹元化瞠目结舌,这家伙竟然让锦衣卫去查案?问题是锦衣卫又怎么会听他的?

他隐隐发现唐泛此人好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对付。

没等他反应过来,唐泛便先声夺人:“太、祖皇帝早有言:凡政事设施,必欲有利于天下,可贻于后世,不可苟且,维事目前。盖国家之事所系非小,一令之善为四海之福,一令不善有无穷之祸,不可不慎也。此话足以发人深省,虽已过百来年,犹需我等铭记于心,不可或忘!”

他又语重心长道:“我知道尹员外郎是出于一片好心,希望那兄弟俩能够放下成见,忆起同胞之情,以免酿成手足相残的惨事,然而太、祖既然颁下《大明律》,便是希望我等有律可循,似那等风化败坏的争产案,既然双方已经争了十多年,那必是不会惦记手足之情的人,自当严格依照律法来查办,而不该妄想以人情伦理来感化他们,否则地方官有样学样,以后大可不必翻看《大明律》,一切从情理出发,想怎么断案就怎么断案,岂非如太、祖所说的那样,一令不善有无穷之祸?尹员外郎,你这是好心办坏事啊!”

尹元化已经被他各种偷换概念绕得头晕脑胀,嘴巴张张合合,脸色青青白白。

想发火吧,显得太没风度了,主要是这里坐的都是上司同僚,不能做影响不好的事情,但是想反驳吧,他又一时想不出铿锵有力的反驳言辞。

特别是当对方搬出太、祖皇帝的话时,虽然明知道唐泛是在把小事往大里夸张,什么一令不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争产案而已,什么时候就上升到“一令不善”的高度了!但他还真没法反驳唐泛的话,难道能说太、祖说的是错的吗?还是说这案子没有那么严重?

如果他这样说的话,唐泛肯定又会引用太、祖的话来反驳自己了。

不过学生吵架吵输了,不代表老师就会坐视不理。

就在此时,梁侍郎缓缓开口:“唐郎中这席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大明律》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教化万民的,若能先以情理教化之,自然不需要动用律法,我等虽在刑部,但身为朝廷命官,本身就有教化之责,自该先以情动之,以理说之,如果百姓不听教化,最后才以律治之。所以本官以为,尹员外郎所判,并无不妥之处。”

高人一开口,就知有没有。

看见这个场面,众人虽然还是一副端庄严谨的表情,但内心早就热血沸腾,一个个兴奋起来了。

老师看不过学生被欺负,开口帮忙,唐泛要怎么应付?

难道跟侍郎吵架吗?

那可是他的上司,不管唐泛说什么,都会有失庄重,被别人视为轻佻的。

唐郎中初来乍到,不甘被孤立打压,主动在会议上发难,找尹元化开刀,结果惹恼了尹元化的靠山,梁侍郎亲自为学生转圜。

这下唐郎中总该服软了罢?

不过他这一服软,也就意味着他怕了尹元化,以后在自己那个司里说话的分量就不管用了。

心里这样想着,大家坐得笔直,但视线早就在几人之间转来转去,虽然像陆同光这样的厚道人,难免会为唐泛担心一下,但更多人还是抱着幸灾乐祸看好戏的心情。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开口了。

“话也不是这么说,本官也早就觉得,部中人浮于事,总有些不思上进之人,在这里混日子,身为刑官,却未曾熟读律法,本该重判的案子轻轻放过,本可轻判的案子却小题大做,这样传出去未免笑掉旁人大牙,更会让人以为我刑部皆是如此之人。”

说话的人是尚书张蓥,自入主刑部以来,他就很少插手具体部务,政治立场上更是紧跟首辅万安,本着“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原则,每天上班的任务就是喝茶混日子,底下的人也早就习惯了他这种作风,具体部务实际上都是由梁侍郎在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