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帝想了想,“先说生水这事,如果确有此事的话,朕会让太医院向民众普及。”

“内子想开一家百味豆腐斋,让更多人都有机会品尝到像豆腐脑儿,炸豆腐等等的美食。”

泰昌帝其实挺乐意宫令箴说这些生活的琐碎之事的,从这些琐碎小事,他能感受到一些市井的烟火气,也能窥见一丝在他治理下一些市井老百姓的生活。

买卖买卖,等市集上有了大量的买家。黄豆作为豆腐制品的主原料,需求量必定是剧增的。黄豆价格必涨,黄豆的收益好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老百姓愿意种植黄豆。

如此一来,在改善民生方面,他们就往前走了一小步。

泰昌帝默默地看着宫令箴,“这次的你们府上恤贫,好好干,不行的话,朕让少府那边拔一笔银子补贴于你们。”

“谢皇上体恤,臣便却之不恭啦。”

皇上参与进来也好,不然这个时候搭棚子恤贫,且做的还不是面子工程,总会有些不和谐的声音,他哪有那个功夫和他们瞎掰扯啊。

如此不贪功,泰昌帝忍不住拍拍宫令箴的肩膀,“你们虞国公府都是好样的,和那些躺在祖先功劳薄上醉生梦死的世家不一样。和朕一起吧,为了咱们大梁的百姓们能吃饱穿暖砥砺前行。”

连梁东海都不得不感叹,宫大人待皇上之心甚诚。

瞧瞧,从过年到现在,宫大人都立了多少功了。先是皇上茶饭不思的时候进贡上来的青菜,后来帮忙收拾科举改制的烂摊子,现在又送来了一批豆腐制品解决了寒食节饮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些豆腐制品作的寒食能让太后娘娘吃了后不生病,那就是大功一件了。

对了,还有稻谷的新式增产种植方式。加上去年年尾那一段也是,皇上说派出去他就出去了,只为了寻找张国师推算出来的不一定能寻到的宝物。

瞧瞧,这一件件一桩桩的这都积压了多少功劳了。这些皇上心里恐怕都记着哪。

那九位上卿大人最好别犯大错,否则的话,屁股下的位子怕是不保咯。

京城外两百里地,绿水青山,庄户林立。

虞国公府在此地一南一北置了两个大庄子。这两个大庄子的庄头分别姓木和姓徐,这些庄头都是国公府的世仆家生子,忠心不容置喙。

这一日,他们例行地按时间给主家国公府送一些庄户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