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先回太原府。”

“也好。”事情的经过他俱已知悉,方琰这次完全是无妄之灾。回家后先作休整,挺好的。

方琰看他,“一个月的复考你好好考,日后搞不好我还得投奔你呢。”

林则然只是笑笑。

科举改制一事,在各方力量的相互牵制消弥之下,声势并不如林昭然想象那么浩大。

泰昌帝想着已经开了一道口子。科举改制,一时间也难出结果。况且世家根深叶茂,博弈的时间还很长,泰昌帝更为关心虞国公府那边的水稻生长状况。当得知两百亩地的水稻已经全部站住了,并长势喜人的时候,他不由得对那地的产量又更期待了一些。

世家这边呢,在出了一口气之后,又看到皇帝软和下来的态度,也有意和稀泥。

在双方的默许之下,大家都有意地将这一节揭过去。

林昭然的心空落落的,她一直在关注科举改制的进展,但情况与她预料的大相径庭。

与宫公箴改革科举时,得到千万寒门子弟的支持不同,他们这次提议的科举改制,就像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林昭然想不通,为何他们做的是同样的事,但所截获的成果不如预期?

她不知道,宫令箴推科举改革的时候,当时皇帝与世家门阀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双方剑拔弩张的。

以及大梁承平几十年,民智渐开,寒门子弟也迫切地想要争夺晋身的资源。

而如今皇帝与世家们的关系还很缓和,尚未到迫切需要改制的时候。

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

第1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