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们看,是谁傻?”说完这句话之后,曾老爹径直回屋。

曾老二媳妇恨不得给自己两嘴巴子,是她傻,国公府就是大方,那陈员外李员外的,以为给个两百两就鼻孔上天了?

不提国公府刚才给的那些好处,她公爹这工作,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两,两年就有两百四十两了,只要她公爹一直干下去就能一直拿银子,不比你那花光了就没的二百两强多了?

不出林蔚然所料,消息一放出去,就有不少佃农摇摆了,在听到不再受佃于国公府后还能有赔偿,走了七八户人家。

不过这次的决定让这些人日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因为当初没走的佃农,一两季的地种下来,在百花山这一片地的丰收声势之下,在国公府的挟裹下俨然成为了种地大师,被各地各世家的人请去教种地,薪资还不菲。

不过这些人并不值得同情。大部分在没选择的时候,成天怨天尤人,有选择了也选择不好,都是命。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林蔚然一行人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已经是未时三刻左右了。

林蔚然他们刚回到山脚下,恰好皓从曾家归来复命。

听了皓讲述去曾家的经过,宫衡就好了。两百两给曾家,赏了就赏了,于他而言,真不算什么。但对于大嫂,就不一样了。

他也是有暗卫的人,暗卫与暗卫之间,也是有交流的嘛。

他从暗一那里得知,他大嫂当初回到枣林林家时,身上没多少钱。身上的钱还是离府时她与人比赛投壶时所得的彩头变卖所得,以及侯府给的一些个不值钱的东西。

当时她穷得连个三十两的铁锅都舍不得买。

可是他却不知道后面还有一段,暗一想替主子送个买锅银子,却三番两次怎么也送不出去。

因为不知道有这么一段,他以为这么抠门的大嫂,即使进了国公府,乍然暴富,恐怕也难以改变抠搜的性子,却没想到她在可给可不给曾家好处的事上,能那么大方。

一时间,他惭愧了,他不该将他大嫂想得那么抠门的。

宫衡好地问出这问题,“大嫂啊,听皓说,你上次送那曾老爹出府时不是给了十两银子了吗?怎么今天还来这么一出啊?咱们国公府虽然家大业大,但也禁不住浪费啊。”后一句,他是开着玩笑说的,不是那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