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聘之后便是请期,一个月内走完了六礼的四礼或者五礼,想必离成亲的日子也不远了,这婚事有点赶啊。

不过想想那宫议谏的年纪,也不难理解为何这么匆忙了。

守城官吏将那人从上到下打量了一遍,说了一句,“你还是不要知道得好。”

“这是为何?”那人纳闷,他是南阳侯府一个小别庄的管事,姓王。每个月隔几天就给侯府送一些新鲜的果蔬,和守城的官吏们都混了个脸熟,有时还相互开个玩笑什么的。这是第一次对方给他冷脸呢,也是新鲜。

刚才入城的那一队人马他在城郊就遇到了,他们送果蔬的螺车就坠在他们身后,王管事自然免不了好一番。

守门官吏见他上赶着找虐,也没拦着,“因为刚才那队人马是虞国公府的,打头来交涉的正是虞国公府的二公子宫琛。”

守门官吏对南阳侯府四五姑娘抱错一事也是知之甚详,只不知四姑娘林蔚然离府的时候,侯府为何默许。现在林四姑娘高嫁,怕是侯府悔得肠子都青了吧?

王管事喃喃,“原来这不是送嫁,这是国公府来下聘的啊。”

“想明白过来了吧?所以我叫你不要问的。”

旁边有人搭了一嘴话,“千里迢迢地来下聘,不能吧?”

“有什么不能的,由此可见国公府对此门亲事的看重,还有求娶心切。”

守门官吏比他们想得更深一些,从京城到太原府,六七百公里地,这一队人还携带着这么庞大的聘礼,其实是非常不好走的。

而且财帛动人心,即使有镖师压阵,有些山贼土匪啥的也会蠢蠢欲动。

如果没有人事先打点,是一定不可能平安抵达太原府的。

想想,六七百公里地,也就是一千三四百里地,整个打点下来,所费的心思以及相关的抛费都得不少。

但人家就是平安抵达了,可见虞国公府对这门亲事,远比他们以为的还要看重。

虞国公府下聘的队伍从太原府城穿过,将聘礼抬入宫家在太原府收拾出来的府邸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