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

[清穿]东宫女官 张佳音 2095 字 3个月前

归根到底,如今太子仁心仁闻,确是清廷在民间一极好的招牌,民心所向。

可太子不想挪用公款、收受贿银,能够迅速赚钱的路子便只有战争了,可他最不愿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必不愿战事再起。

容歆也不愿,叹了一声,道:“如此一来,便只能耐心些,慢慢经营了。”

“姑姑,如果我也派人出海与别国进行贸易呢?”

只要平安回来,自然是暴利,而且商船必定会带回更多新的技术、医疗……

容歆控制不住地从手腕撸下手串,抠着上头的佛珠,强自平静道:“还是那一句话,您的身份,私自做此事并不合适。”

而且大清对海贸的态度,太子相当于顶风作案,万一爆发……

容歆捂住脸,这都是什么事儿,怎么越劝还越坏事儿了呢?

“姑姑?”

“太子。”容歆揉了揉脸,对太子认真道,“不管商船出海有多少好处,我不建议您此时想此事,您该先着眼眼下,一步一步来,先平安顺利地推行新商法,建书院惠学子,甚至……皇上不是在畅春园开辟了稻田,命人研究使粮产更多的方法吗?”

“能做的事情千千万,不要太过激进。”

太子为推行新法,教经希在苏州暗地里搞事,容歆已经很是心惊胆战,为何不能循序渐进?非要试图一下子去挑战康熙的底线吗?

更何况太子是真的太过着急了,这件事也要做,那件事也要做,他还只是太子,朝大臣并不是全都听命于他,万一翻车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容歆年岁不轻了,除了偶尔戳一戳康熙的底线,已经习惯了更加稳妥的行事风格,是以她语气又重了些,坚持道:“无论您做什么,我是一定会支持您的,但时机不合适,请您三思而后行。”

太子沉思良久,微微点头道:“姑姑所言极是,我会分清楚轻重缓急。”

容歆得了太子的话,心稍稍落下些许,找回她今日过来的目的,道:“皇上需得顾全大局,因此考量颇多,您建书院一事,需得条条件件均可教人朝大臣无法反驳。”

太子颔首,“胤礽亦是如此打算,倘若朝还是以‘国库空虚’为由,我便准备效仿当年岱州赈灾一事,向民间筹集。”

“您若想得皇上支持,不若便为书院命名为‘仁昭书院’,您皇阿玛实际极念旧,又喜好名声,以此可稍加砝码。”

其实单讷敏一人,便可教康熙心软几分,容歆对此笃定不已。

可想到讷敏和孝昭皇后的缘分,出于一点私心,并且可为太子在此事上拉拢钮祜禄家的支持,容歆便说出了“仁昭”二字。

而太子则是若有所悟道:“倘若书院建成,桃李满天下,皇阿玛爱重皇后的仁名想必也会传遍四海……”

“正是。”

如果这个书院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山门的书院碑刻上必定会有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名字,也算是是以另一种方式流芳于世,教世人铭记。

“诚昭……”太子低低的念了一遍,点头道:“回头我便和皇阿玛说。”

而自容歆与太子恳谈之后,太子便重新写了一份折子呈给康熙,并且明确的将“仁昭书院”几个字写在折子上,其后又经过数日的争论,最终康熙拍板,决定在京城建这一所书院。

太子先前选了几处地址,康熙最终并未选用,而是选了一处前朝行宫旧址,重新翻修,以此为书院。

名义上,太子和朝官员不可与民争利,但康熙一确定书院所在,周围的土地便迅速售卖一空。

容歆还是借着太子方能抢得一块儿地,她暂时还未想好此处的作用,却总有预感,早晚能用得上。

而后,容歆趁着出宫探望大福晋,抽空去了一趟容盛现今做事的铺子。

当初容盛消了奴籍,左思右想之后,并未选择独立盘店面做生意,而是进入经希的一家铺子做管事。

容盛做事稳妥,因此哪怕不是看在容歆的面子上,近两年他也一直好好地做着这份活计。

经希这间铺子卖得是首饰成衣,容歆的马车一停在铺子门口,一楼两个岁数不大的伙计立即便迎上来,热情的招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