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思嘉的感觉来说,这个‘厂花’确实蛮好看的,白皮肤、大脸盘、五官布局很好——不要以为大脸盘是贬义词,后世的审美都有些被瓜子脸、尖下巴给带偏了!

这个时候大家的普遍审美,两种脸型最好看,一种是毛思嘉这种精致的鹅蛋脸,一种就是大脸盘了。大脸盘并不是胖,只是一种脸型而已大概类似于宝姐姐那种‘面若银盆’的形容吧。

看看这个时代的电影明星就知道了,很多女明星的脸盘子按照几十年后的审美来说,无疑都太大了。

非要说这个厂花有什么缺点,一个是脸颊和眼睛下边一点点,有一些雀斑(这个时候又不流行雀斑妆),另外嘴唇也稍微厚了一点点。

“吴梅梅同志!我看你还是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你是个年轻女同志,我也不在这里批评你了!回去写一份检查——好好写,认识错误不到位,下次职工大会,让你在会上认识错误!”

毛思嘉完全不知道‘厂花’姑娘犯了什么错。

听旁边的人议论,她才知道‘厂花’姑娘竟然在家里烫了头发!

仔细看看,虽然人家梳的是两条辫子,但额头扣起来的刘海确实像是烫过的样子。如果说是自然卷,这么好的卷曲程度虽然少见,也不是没有但一个厂子的人,谁不知道谁啊!自然知道人家是不是自然卷。

烫发这种事,从民国时期起就是摩登女郎的标配了,风气直到建国后也没有消散。

建国前十七年,特别是穿花衣裳、穿旗袍那几年,烫发也是很风行的。只不过那个时候大家烫发只能算是三四十年代洋派风气的落日余晖,之后,烫发迅速被归为了‘装异服’、有资产阶级情调,成为女性发型的禁区。

至于说现在烫发毛思嘉很佩服。

不只是因为对方为了爱美能够不顾社会风气,还有这个时候烫发的方式也让人心惊胆颤——无非是电烫,再不然就是更原始的火钩子烫。这个时代国的电烫技术没有什么发展,反正也没人用,所以还是二三十年前那一套。

无论是哪种烫发,都能闻到头发烧焦的味道。

相比起以前允许烫发的时期,这时烫发也没有了配合使用的药水。

电烫工具,还有可能是以前的留存,药水这玩意儿就算保存到现在,肯定也是不能用了如果不是手艺精湛到了极点,实在不知道会烫出个什么玩意儿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厂花’姑娘似乎烫的还不错。

毛思嘉和于欣并肩离开,于欣咋舌:“居然敢烫发”

这年头,大家的发型也就是那几样,连梳个辫子也不敢做任何章!这种时候有人烫发,绝对是石破天惊一样的存在了。

“或许是觉得不会被厂领导发现吧。”毛思嘉猜测。人家也没名目张当地烫大波浪披肩发,最多烫了个刘海和发尾,讲真话,不注意看,或者不熟悉的人,是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的。

“也不用觉得怪,有人还穿裙子呢。”

这也是真事别看这个时代裙子消失在女性的衣箱当,穿裙子显得非常不革命,甚至有些反动。但真的说裙子穿了犯法,这其实是没有的。毛思嘉她们这些孩子甚至有机会穿一穿裙子——外交部组织夹道欢迎外宾的时候,女孩子都得穿裙子。

但是因为社会风气的关系,大家平常都不穿裙子了,裙子成为压箱底的‘宝贝’。

大家都不穿裙子,有一小撮人迫于压力,就算是再想穿,也不会穿了大家生活在群体当,是具有从众心理的。

但即使是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人穿裙子!

就在学校里不过因为大家都给穿裙子的孩子行注目礼,而且之后老师也叫孩子去谈话。最终,穿裙子的女生回了家,之后再没见她穿过裙子。

毛思嘉很理解厂花姑娘想要想要在头发上做章的心情现在的发型选择少也就算了,关键是可选范围内都很丑。毛思嘉也是个很爱美的人,曾经数次想要对自己的头发动手,只是最后理智占了上风,保持了现在的发型。

爱美是抵挡不住的天性啊!

希望厂花姑娘不会因为这样的批评而消沉吧——午打饭的时候毛思嘉就知道了,厂花姑娘不止没有消沉,还很‘积极’呢!

“你就是毛思嘉?”吴梅梅站在了毛思嘉的座位旁,正好旁边没人,她就坐下了。

这个时候,周围一圈人都看过来了这个时候的人在八卦上和其他时代也没有什么差别。眼看着‘厂花’来找毛思嘉了,一个个都激动起来。

大概是觉得美女之间都是互相排斥的,会有一场好戏看。

然而现实是,两个人之前没有说过一句话,怎么可能直接就对上!

吴梅梅打量了毛思嘉好一会儿,嘀嘀咕咕:“短发不错啊”

同时心里很可惜,毛思嘉的短发看起来很不错,也不知道是什么手艺,反正看上去不土然而,相比起毛思嘉服帖的细发,她的头发属于比较粗硬的,还有些蓬松,短发显然很难有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