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古代六点都不友好:

名士 雾十 1663 字 3个月前

王氏拢了拢有些滑落的绉缎观音帔,笑着回答公主:“大雄殿肯定是要去的,但不是眼下最要紧的。我要还愿的是齐云塔。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因为太过奇巧,不易让人相信,我从未与人说过,这次只说与阿吕听。”

阿吕是繁昌公主的小名,能被她允许叫这个小名的人,都是她极亲近之人,好比她早逝的母妃,也好比她的丈夫卫宣,剩下的就是她的乳母和眼前出身王家的二嫂了。

公主是个急脾气,又特别爱八卦:“你快说。”

……

王氏的故事其实挺简单,却充满了聊斋色彩。

事情发生在卫玠两岁生辰过了的第二天,王氏照旧驱车前往了白马寺,到大雄殿的药师佛前,给小儿子的长明灯添香。

长明灯,即长命灯,是一盏供奉在佛前的特制灯器。分内外两层,内里油,外里水,灯芯特意用醋泡制,可使灯芯燃烧许久,遇风不灭。就好像预示着人的寿命,灯不灭,人永存。是古代劳动人民神奇的智慧结晶。对人的健康其实起不到什么卵用,却一直被当做祈福的传统代代相传。

想要在寺里点上这么一盏长明灯,所花费的香油钱还不便宜,特别是能在三世佛前供奉,可以日夜聆听得道高僧诵经的位置。

咳,是卫玠的理解,他觉得这个说法最贴切:专僧照顾,三十六品莲花造型,还能特意雕刻个独一无二的、带有自己名字的玉石铭牌……讲真,这服务确实对得起它的价格。

说回去年王氏来上香。

时值白马寺又守株待兔了一个大肥羊,咳,不对,是又遇到了位一心向佛、出手阔绰的大檀越。

据说这位檀越得佛祖入梦点化,见步步生莲,憧憬异常。

于是,一言不合就撒钱。壕的程度不比现代的中-东白袍子们差到哪里去。

白马寺五重大殿内的百余尊佛像,都得以换了身新衣裳,重装了一下生活环境。业内术语称其为——“重塑金身”和“修葺大殿”。

在大雄殿内小心翼翼的被伺供奉着的长明灯们,就都被挪到了齐云塔的佛像前,暂时与齐云塔的们供奉在了一起。

已受十戒的应法小沙弥,亲自领着王氏上了齐云塔。

一路都是特殊照顾,很是体贴。可惜,做了九十九步,却在最后一步一失足成千古恨——小沙弥给王氏领错了灯。

那是一盏白石质地的八面灯楼,壸门方形底,莲座托盘,雕刻着佛像、经文和偈文等装饰,技法巧妙,宝相庄严。功德主的名字,也确确实实用笔走游龙的书法刻着“卫玠”二字。

但那却并不是王氏为卫玠舍的灯,王氏对于辨认还是很有自信的。因为她很清楚的记得儿子的长明灯的模样,她特意多舍了钱,就为了在灯身上刻满保佑卫玠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梵文经书,与别的长明灯的样子很是不同。

于是,这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