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0

七爷 priest 2252 字 3个月前

是弹劾,就是上谏。</p>

然而这回,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景七在内,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这蒋老虽说不上栋梁之臣,人品却是过得去的,素来有刚正不阿之名,绝不像赵明迹之流逮着谁咬谁,日日以揣摩上意、溜须拍马和投机为主业。</p>

但凡出言上书,必定是言之有物。</p>

而诡异的是,被弹劾的扬大林是何许人也暂且不提,身在边陲小城,又只是个参将,说他是芝麻绿豆,芝麻绿豆都得觉得冤枉。单说那李宏伟李大人,也是眼下一窝饭桶的兵部里少数干事说实话的人。</p>

这种人容易遭嫉,容易惹事,有人弹劾也不算什么,可弹劾他的人,不应该是蒋征。</p>

更诡异的是,有传言说,蒋老和李宏伟私交还不错。</p>

景七就看了一眼赫连翊,正好赫连翊有些疑惑的目光也投过来,轻轻对他摇摇头。</p>

李宏伟则更淡定,只有被点名的时候微微抬了下头,随后便死人一样立在一边一言不发。</p>

赫连沛捏了捏眉心,强打起点精神,来对付这个老大不好说话的死倔老头子:“李宏伟和杨……嗯,那位杨参将都说什么了,惹你这么不待见?”</p>

蒋征“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朗声道:“回禀皇上,上月初七,兵部给事中李宏伟仅凭那小小参将扬大林片面之言,便公然毁谤朝政,妄议边境之事,危言耸听,哗众取宠,臣斗胆问一问李大人,如今朝政清明,吾皇英武,四海皆平,天下富足,尔上书大言不惭说‘北屯瓦格剌人屯聚,几年之内必有变化,则我边境危矣’这样的话,安的是什么心?”</p>

赫连沛懒散的脸上,表情空白了一下。</p>

景七和赫连翊对视了一眼,赫连翊的表情有点复杂,景七暗叹了口气,偏过头去看那里慷慨陈词的蒋征,就明白了蒋征的意思并不是要真的弹劾李宏伟。</p>

“李宏伟听信扬大林之言”——大庆初年边境祸乱不断,为此太祖皇帝下令,边境守将无论品级,具有权上书言事,别说扬大林是个参将,就算他只是个百夫长,边境真的有问题,也是能八百里加急直接上书赫连沛的。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直接找皇上说,而要通过李宏伟?</p>

另外,皇帝平日里虽不大上朝,但是群臣上的折子,甭管好看歹看,起码还是会过一眼的,事关边境安全,就算赫连沛不靠谱,他也没昏聩到对这种事不闻不问的地步,好歹得问一问“此话当真”吧?</p>

可上月初七的事,到如今赫连沛也没吱过声,是皇上没留神……还是皇上压根没见着这折子?</p>

要是皇上都见不着大臣上的折子,这折子去哪了?</p>

蒋大人一个半真半假的弹劾,引出两层意思,真是用心了,估计私下里也是和李大人通过气的,然而究竟能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景七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恐怕够呛。</p>

赫连沛在龙椅上坐定了,表情沉下来,看不出喜怒,半晌,才拖着长音“哦”了一声,目光转向李宏伟:“李爱卿,你上过这样的折子么?”</p>

李宏伟跪下来:“回皇上,臣是上过,然而臣之所言,杨参将之所言,句句属实,并无半字虚夸,那瓦格剌蛮子借每年春市之机,在我北防一带盘踞不去,聚众不轨,若不加管制,恐怕西北要不太平啊,请皇上明鉴。”</p>

果然,西北什么样,赫连沛直接忽略不计了,因为他关注的是另一件事,只听他轻笑一声,说道:“这倒奇了,你们听听,他们都掐起来了,这上月初七的折子,朕还没见着呢。”</p>

最后几个字愈加森冷,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言声。</p>

景七没想到自己第一天上朝就遇上这么热闹的事,他之前未曾临朝,对局势的把握不过通过赫连翊,和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没想到暗潮汹涌至此,微微皱皱眉,恐怕计划还要有所变动。</p>

西北什么样对于赫连沛来说太遥远,皇上关心的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在他眼皮子底下捣鬼,是不是要篡位。</p>

于是发话问道:“郑喜,如今上书房行走是谁?”</p>

喜公公忙道:“回皇上,乃是原来内务府的公公魏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