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1

七爷 priest 2273 字 3个月前

本上每次送了东西过来,乌溪就要全府搜刮一回,找些差不多的东西送回去。</p>

一开始平安也挺无语,觉得去质子府送点家常的小玩意儿,就好似赶集似的——抱只鸡走,必定要换几斤大米回来,后来知道他家做派,也见怪不怪了。</p>

正好头天景七进宫请安,见了宫里南疆送来的贡品新奇,赫连沛也大方,当即赏了他不少,回来他就捡了点小玩意儿做了顺水人情。</p>

这可把乌溪愁坏了,那东西说起来并没有多值钱,可路途遥远,京城里毕竟是见不着的,又是他家乡的东西,这里面寄托的东西,就不知能用什么价衡量。</p>

这该怎么回礼?</p>

平安第一回送东西没拿回点别的来,莫名地心里还有几分得意。</p>

景七估计自己相邀,又说太子也在,那边巫童估计巴不得借着机会“给面子”出来,全当换了上回的人情。</p>

他自打听说陆大学士过寿遍邀群臣开始,就知道赫连翊肯定会拽着他一起,于是开始琢磨怎么让赫连翊和这巫童见上一面——</p>

哪怕只是同来同往,给外人看见,心里也会生出几分心思来,管他是不是误会呢?反正赫连翊这人心有九窍,自然会顺水推船,乌溪估计连朝中有什么人都弄不清楚,到时候恐怕糊里糊涂地就上了太子的贼船。</p>

虽说对赫连翊已经没了前世那般心思……景七看着暗自打起小算盘的赫连翊,有些感慨,可毕竟大庆能否中兴,还要指望这个人啊。</p>

活了多久,他也究竟是大庆的人——有些事看得淡了,可有些事,是不得不往心里走一走的。</p>

第十二章 铜皮铁骨</p>

景七在一头扎在王府四五年,虽说两耳一直听着窗外事,更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外边的人,对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传说中深受帝宠的小王爷还是不大熟悉的。</p>

他本来属于那种安分不大下来的人,轮回了七世,在人世的世间总共加起来不过四十余年,余下几百年,尽是在三生石畔枯坐,生生的把这性子给磨了出来,否则要是依着他第一世来,哪怕让人误会他狐仙俯身,也难在王府隐居似的过这么久。</p>

算来他这时已经满了十五岁,可以上朝听政,不算稚龄少儿了,少年失怙,偶尔说话言语什么的老成些,别人也不会太惊诧,所以被赫连翊一叫,就顺水推船地出来了。</p>

乌溪果然不负所望,抓紧一切机会还他人情,“两不相欠”好像是他几年来追求的唯一境界,过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听见有人来报,说南疆巫童到访。</p>

赫连翊伸手在他肩膀上戳了戳,笑道:“你这面子,倒比我那挖空心思讨好人家的二皇兄大得多。”</p>

景七端着茶碗的手轻颤了一下,微微挑起眼看了赫连翊一眼,见他只是说笑,没有别的意思,才放下心来,暗暗自嘲自己也太风声鹤唳了些,随意地说道:“邻里邻居的,就一条狗天天打他家门口过,也该开门扔个包子了,总不至于太子殿下在的时候我去请,他连这点面子都不给。”</p>

赫连翊横了他一眼,又屈指在他头上弹了一下,笑骂道:“胡说什么?”起来整整衣襟,“走,随我去见见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巫童。”</p>

乌溪其实一出门就后悔了,可惜已经回复了平安,对于他来说,别管答应的是谁,只要答应的事情,那是死都要做到的,只得硬着头皮带着阿伈莱和另一个侍卫奴阿哈两个去王府。</p>

南宁王乃是大庆第一异姓王,先帝平乱时,和景七的祖父景瑞是过命的交情,后来景瑞为先帝而死,先帝感其忠义,亲自将景琏宇抚养长大,又封了王。景琏宇和赫连沛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又是一路不着调的货色,倒还算个知己,据说当年景琏宇迎娶的王妃,也曾是赫连沛的心上人。</p>

后来自知佳人心不在自己这里,还大度得亲自赐婚二人,也算一段手足情深的佳话。</p>

因此南宁王府乃是以亲王的规格建成的。在乌溪眼里,就是一个字——大。</p>

南北走向,两门大开,庭院极深,楼阁假山俱全,府墙高耸,前殿、后寝、后照房和东西配殿一应俱全的,要是没人领着,恐怕要在里面迷了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