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承平年少 青城山黛玛 2357 字 3个月前

“哐哐当当”的钟鸣声大作,这本是报时辰的声音,此时却让他异常惶恐,提高了嘶哑的嗓子:“来人!来人!”

小篆连滚带爬地扑进来,跪到皇帝跟前磕头:“奴才们都在这儿,皇爷要传哪位御医,这就去带来。”

怀里的人终于被这番动静惊醒了,无力地挣了一下,眼睫颤了无数回,艰难而缓慢地睁开来。

上天垂怜!皇帝乍然喘过一口气,几乎晕头转向,强稳住语调,道:“传王御医!要参片!要温水!”

小篆心说皇爷这是欢喜懵了,参片加水不就是参汤吗?爽快应了一声,扒着两条没了知觉的腿赶忙去办。

一时颠颠儿地捧了瓷碗儿来,皇帝见着,斥道:“蠢才!要先拿清水润润口…”

宝珠依稀听得好笑,抬起手虚虚地拉了一下他的袖口,示意无妨。

皇帝皱眉看向她,接过小篆赶紧斟好的温水,送到她嘴边。

她使不上劲儿,便就着他的手抿了一口,旋即就眉头紧锁,勉强一欠身,吐在了唾盂里:她脖颈一圈儿疼得厉害,竟是不敢吞咽。

“这时候知道疼了?”皇帝硬声呛道,本还想训她两句,自己都没防备,一滴滚烫的水珠落下来,恰砸在她鬓间。

宝珠好似被定住了:前后两世,她第一次看见他落泪,是为着她。

她甚至觉得,哪怕那簪子扎得再深一点,自己撑不过来了,也是值得。

王御医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打断了两人的无言相对,皇帝赶紧掩饰住自己的失态,命他再诊一回脉。

王御医一觑皇帝的脸色,内里绷了一夜的弦便稍稍松了些,仔细号了一回脉象,屈膝叩首道:“给皇爷道喜!给娘娘道喜!娘娘天命庇佑,福泽深厚啊!”

真是雨过天晴。王御医都不敢回想皇帝昨日那个脸色,说句不好听的话,底下当差的人都不叫噤若寒蝉,看模样根本是死了大半!

如今可算彻底活过来了。他一时庆幸不已,嘴上的称呼却没留意了。

宝珠眯着眼,看向皇帝,皇帝的目光倒理直气壮得很:那时候她险些连命都保不住了,他哪顾得上纠正这个!

再说,无非是还没过明路罢了。称呼上早一刻晚一刻,有什么要紧?

入了夏天亮得早,等御医告退了,已经是五更末,是平日里临朝的时辰。

大篆在外头候的有一阵了,瞪眼抹脖子地要小篆去提醒皇帝一声,小篆则始终不接他的茬儿——什么臭德性!进了司礼监,真以为自己是外臣了,要避着女眷?

里头那可是皇爷失而复得的大宝贝,眼下正温存着呢,自己能这点儿眼力见也没有?

大篆见他那副嘴脸,气得想赏他一拳,手都捏紧了,听见皇帝叫了自己一声。

大篆忙垂手听着,皇帝让把奏本收上来,大臣们无要事便散了。

大篆毫不含糊地应了,瞥一眼面有得色的小篆,不吭不响地告退离去了。

心里头难免郁闷,红颜祸水这话却说不上。白太妃发疯的始末他也是清楚的,那一位的釜底抽薪之举,实在算得有见地、有胆色。

这会儿偏又闹起“君王不早朝”那套了。大篆腹诽两句,认命地往宣政殿去了。

好在是寻常朝会。大臣们无人有异议,该呈奏本的恭恭敬敬呈上了,大伙儿各自散朝回府。

倒是太后这头,因为齐姑姑怕她担心,只说是混乱中伤着了宝珠,没提伤势有多严重,此时太后便难免有点微词,觉得皇帝太不分轻重了些。

眉舒在旁又说:“皇后娘娘昨日就知道了,也没瞒着咱们。我想,皇爷一个人照料着,总不成样子,多一个轮换的也好些。谁知那些奴才不省事,只说皇爷不让人在里头,自个儿也心安理得地出来躲懒了。”

这还了得?太后知道,宝珠历来是懂事的孩子,一贯胡闹的正是皇帝自己。如今还没名没分呢,就大张旗鼓成这样,过些日子真填了后宫,还能指望他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皇后不是立得住的,如今没有先帝动辄问罪了,她越发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眉舒呢,遇事就梗着脖子冷嘲热讽,婉顺不来。

数来数去,还真只有宝珠辖制得住皇帝,可惜她又是那么个出身,皇帝真被她吃得死死的,将来未必不是桩隐患。

眉舒来时原本满腹委屈,可见到太后发愁的样子,又有些过意不去了:这么大的人,不能还跟从前一般,只会等着长辈出面主持公道。连皇后如今都进益了,她怎么能瞠乎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