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承平年少 青城山黛玛 2497 字 3个月前

宫里面治疟疾的汤方多的是,新近又有西洋来的什么金鸡纳霜。太子面上不显,心里早就慌了神,简直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味,恨不得什么都给宝珠用上。

他才走了多久,长禧宫的就嚣张到这种田地了?

床上的人略动了动,有快醒来的迹象。

太子狠狠一咬牙,将一应情绪都压了下去。又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颊边的碎发。

宝珠缓缓地睁眼,又慢慢地把目光聚到他身上来,半晌,才哑哑地说:“要水。”

太子连忙去给她倒水,里面掺了点梨膏,她也尝不出来,牛饮似的喝完了,拿帕子掖掖嘴角,又接着睡。

还是身子骨差的缘故,短精神。

太子站起身,同大篆走到外头去了,才让吩咐厨房,要尽可能地给她补回来,别按着三餐的点儿来,她什么时候想吃了,厨房里都要有。

他一面说话,一面走着,脚下迈得几乎极慢,力求姿态是稳的。

太子在巴蜀平叛时受了腿伤,不止宫里,连他这小小别苑里的人都知道。

御医说,要有一段日子不良于行了。

谁也说不准这段日子是多久。

宝珠的症候不发作了,只是因为天热,仍旧不大吃得下东西。

头一回清醒时遇见太子来,她有点臊,生怕太子听见了那日她昏沉时的梦呓。

幸而他并未听到。

宝珠便向他道谢,问了皇后,得知太子已经安抚过皇后了,顿时松一口气。又提起陵户长家,太子自然也已赏过了,但于她而言,终究无以为报。

再者,孙家有了钱,可以过更好的日子,可以看大夫抓药,其他陵户呢?比他们更不如的百姓呢?

深究下去就过于沉重了,更不是她可以过问的。

也从照顾她的使女那里知晓,太子的腿伤了。

于情于理,她都该关切一番。但最终说的,只一句:“殿下腿还疼吗?”自己也觉得咸嘴淡舌:疼是最轻微的症候,最让人提着心的,是将来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太子摇头,倒是认真答了:“不疼。”若没有这腿伤,只怕他一回宫,要先去父皇跟前请罪呢。

林文那厮贼心不小,脱了匪皮才几年,就和大理土酋暗通曲款起来,明面上的旗号是光复燕朝李氏江山,实际两边都各怀心思。多亏右布政使詹惟是一向留心,林文再是瞒得滴水不漏,仍被他察觉了行迹,当即便密信告知了太子。

如今更有了确凿证据,林文被枭首于马前,不日就要送进都中;朝廷与大理土酋的会面也谈得颇见眉目。恰在此时,大臣中有人向皇帝参奏,直斥太子行事独断,扣下地方密信不上报天听,实有蔑视君父之嫌。

皇帝听完这一大篇话,倒是什么表示也没有。

太子彼时在距京百里以外,获悉此事,亦只沉默良久。

直到军队临近城门,遇上一队策马而来的太监,传皇帝的口谕:“太子有伤在身,礼节从简,可乘车来见朕。”

太子在亲随的搀扶下下马接旨,又步履缓慢地坐到马车里。

其余士兵们则由副将带领,就此回兵营去了。

太子进宫拜见皇帝,皇帝赐宴为他洗尘。只父子二人,分了君臣席位,皇帝不要他饮酒,自斟自饮几回,说了些勉励的话,又嘱咐他安心养伤,赏赐倒极为丰厚,财帛之外,还有许多难得的药材。

而后又去凤仪宫见母后,这才听说宝珠被支到前朝皇陵去了,且病得起不了身,皇后正要想法子将人接回来。

太子便说,由他来安排,更方便些。

知道人生病受苦是一回事,等亲眼见着了,又是另外一回事。瘦得不成样子,藏在那样窄小朽陋的一张床里,水米不进,太子心里又是疼,又是恨,一把将人抱起来带到车上,片刻不停地往回赶。

其余细枝末节,都留给随行的人慢慢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