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第九十九章

[红楼]权臣之妻 故筝 6167 字 3个月前

此为防盗章, 您的购买比例不足80, 请24小时后清缓存再看  何况她本就不是长袖善舞的性子, 要与人交好本就不易,贾母这样极为明显的差别待遇,倒是反叫她不知如何是好了。</p>

此时,王夫人的亲姊妹薛姨妈, 带了儿子、女儿到了荣国府。</p>

另一头,和珅正坐在乾隆的跟前, 细细与他说着这兴建银行之事。</p>

因着担任布库大臣时期的表现,早令乾隆满意不已。此时听和珅提起“银行”,乾隆非但没觉得他满口谬言, 反倒还认真地了解了起来。</p>

待到和珅在他面前说完,乾隆已经拍案称奇了。</p>

“爱卿头脑实在活泛,竟能想出这等法子!好好好……不若先回去详细写个折子递上来, 朕再瞧瞧!”</p>

和珅躬身应了。</p>

后世票号兴起于山西,后垮于清末清政府兴建起了官方的票号, 并且迫于经济危机,票号的公信力大不如从前, 便纷纷倒闭。</p>

而和珅要做的,就是提早建立起官方的票号。同时还要缔结起一个更稳固的关系, 使得票号不会似历史上那样,仅兴盛一时, 便迅速消亡。</p>

而从更宏观的国家层面上来说。</p>

有一个稳固的国家银行, 也能更好地发展国家经济, 提升国家实力。</p>

所以不管是出于私欲,还是出于稍微伟大些的情操。</p>

和珅对创办国家银行,扶持票号,是势在必得的。</p>

这是历史必经的一个过程,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个阶段尽量以合理的方式提前。</p>

“去吧。”乾隆低声道,面上还带着挥之不去的兴奋之色。</p>

乾隆很希望能做出比老爹更多更好的功绩来,功绩却不是那样容易成就的。</p>

眼下,和珅却递了个台阶到他的眼前,乾隆哪有不下之理?</p>

他恨不得将和珅赶回去,让他一夜便写出个折子来。</p>

但乾隆也清楚,这样的折子并不是能轻松写就的,所以他没有催促和珅,甚至还道:“朕许你告几日的假。”</p>

和珅心中一动,想的却并不是写折子这回事儿,而是黛玉。</p>

他面上丝毫不显,又躬身谢过了乾隆,然后才离开了。</p>

待他走后,乾隆越想越觉兴奋,竟是连觉也睡不着,令身边伺候着的小太监研了墨,连夜叫来翰林院的庶吉士写了封圣旨,再交到内阁大学士处奏定。</p>

乾隆行事手段果决,常人不能拦也。</p>

第二日,内阁大学士虽多有疑惑,甚至觉得不大合规矩,但最后到底还是将圣旨发放了出去。</p>

和珅坐在家中,就得了这么个喜讯砸在头上。</p>

他又升官了。</p>

而这次更了不得,乾隆授了他户部侍郎的位置。</p>

这个位置有多高呢?</p>

在明代时正三品,在清朝时却是从二品。</p>

和珅花了没几年的功夫,就坐到了二品大员的位置上。</p>

最明显的差距在哪里?</p>

就是他的宅邸,日后也敢称府了。</p>

和珅毕恭毕敬地接了圣旨,谢了恩。</p>

心中忍不住感叹。</p>

历史上和珅的升职之路也快得很。</p>

几乎是隔了一月、两月,乾隆便觉得不升他的职不舒服,最后又得授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p>

而这时,和珅何等年轻呢?</p>

他尚且二十六。</p>

历史上乾隆着实是个荒唐皇帝,但对于此刻的和珅来说,却又正合心意不过。</p>

若是事事都按礼法来,那和珅是断然走不到这一步的。光一个年纪就可以将他死死压住了。</p>

那日圣旨一下,自然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这波才刚掀起个弧度,便又沉了下去。京中最多谈论起的,便也仅仅是和珅何等厉害,如何得了皇上的赏识,可引为天下读书人向往之楷模。</p>

就连林如海、贾雨村等人也得了信,纷纷写信来恭贺。</p>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p>

此时和珅正在府中,安心写他的折子。</p>

写了一半,故作烦躁不安,抛下笔墨,踏出门去。</p>

而乾隆始终关注着这头的动静,自然也让人盯住了,虽无恶意,只是因为过分迫切的心情而已,但和珅还是早早就发现了。</p>

因而,和珅那故作烦躁不安的表现,便被报到了乾隆的跟前。</p>

“气性大了些,摔了就出门去了,终究还是个少年心性,当不得大事。”那人如此对乾隆道。</p>

乾隆却是笑了,反用责怪的目光看向那人:“话不能如此说,他年纪轻,能做到这等地步,本已是不易。他口中那些话,往日可曾有谁提出?仅此一点,他有再大的气性,那都是配得上的。世间哪有完人?若是年纪不大,还有老谋深算的本领,沉稳平静的姿态……”</p>

乾隆摇了摇头:“那怕是什么精怪变的了。”</p>

那人这才收敛了情绪,点头道:“还是皇上英明,这些臣下便丝毫想不到。”</p>

乾隆闻言,笑了起来,随后摆手将那人打发走了。</p>

“你便不用管他做什么去了,憋得狠了,说不得要去干些少年人爱干的事……”</p>

乾隆不会捉着这样的小事去为难自己欣赏的臣子。</p>

哪怕和珅出了门,直奔妓馆赌坊,再心有不快,与谁打了一架……那也都是使得的。</p>

但和珅却是径直往城郊去了。</p>

今日陪着和珅出门的乃是刘管家的儿子,刘全。</p>

这人年纪比和珅还要大一些,个头不高,但却四肢强健,行事又干练得很,比刘管家的话要多,但却从不出纰漏。</p>

历史上,这人也的确是和珅的一个忠仆。</p>

马车一路摇摇晃晃地上了山,最后停在了一家道观外。</p>

那道观门匾之上书“清静”二字,而正如这二字的模样,道观内外清清静静,别无喧嚣打搅。</p>

和珅下了马车,迈入门内。</p>

刘全紧跟在后头。</p>

而这时门内有道童并一个小厮将和珅拦住了:“今日道长不再见客。”</p>

刘全脸色微沉,正要说话,和珅抬手按了按,刘全便低头闭嘴不语了。</p>

“那便等一等吧。”和珅道。</p>

但那小厮瞧着和珅,瞧着瞧着却是突然变了脸色,也不知是想起了什么。</p>

之后约莫半炷香的功夫内,那小厮都在翻来覆去地打量和珅,像是在确定和珅的身份。</p>

终于,那小厮弯了弯腰,怯声问:“可是和侍郎?”</p>

年纪轻,通体气派,生得俊美不凡,小厮又总觉曾经见过。</p>

毕竟他从前常伴在二老爷左右,送着二老爷上朝,倒是见过二老爷的同僚几面的。</p>

这身份似乎便呼之欲出了……</p>

和珅当然知晓那小厮是谁家的奴仆,不然他也不会往这里来了。但他还是作出疑惑之色,将那小厮上下打量一番,点了头:“你是谁家的?”</p>

小厮忙道:“小人是伺候荣国府二老爷的,从前有幸见过和侍郎一面……”</p>

说罢,那小厮还讨好地笑了起来。</p>

荣国府中的奴仆是大都横行,但到了贵人的面前,却都是一个模样,谁也不敢造次了去。</p>

小厮推了推道童:“去报给道长吧!”</p>

小厮就是因为懂得瞧眼色,才总被贾政带在身边,此时他心思一动,暗道,二老爷最是喜欢同读书人打交道。</p>

这和侍郎,既是今科状元,甚是了不得。</p>

又刚得了恩宠,这会儿正风头无两。</p>

二老爷应当也是乐意同他来往的。</p>

小道童被推搡着踉跄了一下,但他也不敢抱怨,忙转身乖觉地去报消息了。</p>

不多时,小道童出来了。</p>

一并出来的还有贾政,以及那身形清瘦,穿着宽阔道袍的宣通道长。</p>

宣通道长刚想冲和珅笑一笑,却直接被和珅避开了。</p>

宣通道长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忙端住了姿态,再目不斜视。</p>

贾政走在前头,并没注意到这一细节。</p>

贾政虽与和珅同朝为官,但他很少注意到和珅。皆因为和珅身上的气焰着实太盛了,贾政拼了命地想做个好官,却偏又做不好,他多与些酸秀才打交道,见多了颇有才华却难以考取个好功名的人。</p>

而和珅打他出现在朝中起,便是个另类。</p>

不费吹飞之力,中了状元。</p>

又瞧不见如何为民为国了,就又一路升了官职。</p>

贾政从前不愿意拿正眼瞧他,但此时却是不得不拿正眼去瞧。</p>

这一瞧,贾政便顿住了。</p>

原来,这少年状元郎,并不似他想的那样属奸猾之辈。</p>

反倒生得好一副清俊相貌。</p>

着实当得起“颜如舜华”之赞。</p>

“员外郎。”和珅微微一笑,唤道。</p>

贾政望着他,不自觉地拜了一拜:“侍郎。”这人礼仪得当,开起口来,叫人如沐春风。</p>

倒是他从前看走了眼,错将珍珠当了鱼目。</p>

懊悔心情涌起,反倒叫贾政看待和珅时更觉亲切了些。</p>

宝玉年纪也不小了,两人差了不几岁,但怎么连人家的一分也不及呢?</p>

贾政想着,便又觉胸中气闷,只恨王夫人未能生个好儿子出来!</p>

“不如请里头一并坐着说话?”宣通道长开口道。</p>

“好,侍郎请。”</p>

“员外郎请。”和珅又是一笑,同贾政并肩走了进去。</p>

贾政初时还略有些别扭,毕竟对方年纪着实年轻了太多。但念及对方的才华,便又觉得,正该如此,该由才情来衡量才是。</p>

读书能读出今日成绩,是个大本事!</p>

三人室中落了座。</p>

贾政满心念着对方的状元之名,茶也不品了,也不同宣通道长论道儒了。</p>

他开始同和珅聊天,说的尽是四书五经。</p>

和珅也不惧。</p>

和珅这人,既又实干之才,又能通书本上的深浅。而他也恰好完美继承了这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