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二十四章

[红楼]权臣之妻 故筝 2511 字 3个月前

这时,开始陆陆续续的有妇人携着小姑娘出来了。</p>

和珅掀起了轿帘,目光扫过那些人。</p>

很快,他的目光就锁住了。</p>

无他。</p>

独一个黛玉放在其中,尤为光彩夺目。</p>

因为早先在亭子里见过了一面,这时候倒是镇静了许多。和珅的眼底也能容得下,旁边跟着的几个人了。</p>

那服饰穿戴都偏稳重的年长的女人,自然是王夫人了。</p>

她右手边那个亲昵地扶着她的,一身正红色,眉眼锐利,艳气逼人,便应当是王熙凤了。</p>

左手边陪着的女孩儿,穿着缃色罗裙,五官标致大方的,应当是薛宝钗。</p>

而另外三个围着黛玉的女孩儿,便该是三春了。</p>

许是和珅看得久了的缘故,那头的黛玉似有所觉地朝这边投来了一眼。</p>

奈何这边已经有不少轿夫纷纷抬了轿子候在路边了,一时间,黛玉的视线倒是难以锁定他。</p>

和珅原本心跳略快,但当黛玉瞥来,视线却又很快挪走时,心跳立刻便恢复如常,心头还有些难以言喻的失落了。</p>

王夫人、王熙凤先后上了轿子。</p>

而后才是迎春,宝钗。</p>

眼瞧着黛玉便也要上轿子了。</p>

和珅从轿子里走了出去。</p>

他长身玉立,容貌俊美,兼之气度非常。霎时便引去了不少目光。</p>

妇人自是大方打量,但那些闺阁女孩儿们,想瞧,却又不敢瞧。只好用长辈的衣袖微微遮掩,偷偷摸摸地露出一双眼来窥探。</p>

黛玉自然也跟着瞧了过去。</p>

她正好奇发生什么事了,竟引得这么多人齐齐看过去。</p>

这一瞥,黛玉便微微一呆。</p>

这不是亭子外那个着霜色衣袍的年轻公子吗?</p>

如今更近了些,黛玉也才看得更清楚。</p>

饶是她见过许多生得好模样的人,却也不得不感叹,这个公子实在生得好生俊美,通体气度倒不是贾宝玉那等俊俏粉面能比的。</p>

而且,这人……</p>

她是否在哪里见过?</p>

正想着呢,雪雁便揪了下她的袖子,压低声音,但却压不住骨子里的激动:“姑娘,您还记得吗?我们刚到京里的时候,岸边停了两顶软轿,一顶里头坐的就是他。他身边伺候的那个人,是我的兄长……”</p>

黛玉一怔,刹那间恍然明悟。</p>

“他,他就是……就是常送东西来给我的,那个哥哥?”</p>

一时间,无数回忆从黛玉的脑中掠了过去。</p>

她对幼年时的记忆记得并不大真切了,尤其当时那个哥哥只陪了她一个月,之后一离开便是好几年,仅靠书信相通。</p>

她既记不清记忆中的他是什么模样了,更难以描绘几年后他会是什么样。</p>

她连他的名,都还是后头从荣国府里头听来的。</p>

说他是当朝侍郎,二品官,年纪轻轻便夺得状元。是满洲大姓子弟,他字致斋,外头都称他一声“和侍郎”。</p>

因而当初岸边见时,她全然没反应过来。</p>

今日也更是如此。</p>

她全然不知道,那个近在咫尺,引得灵月倾慕的年轻公子,便是她记忆中的那个哥哥。</p>

个中滋味儿,实在……实在有些奇妙。</p>

有些喜,有些说不出的讶异。</p>

曾经只能靠着书信联系的两人,仿佛刹那间便由一根线拉得更近了。</p>

连带脑子里对他的印象,也陡然鲜明了起来。</p>

“林姑娘,上轿罢。”一旁的婆子催促道。</p>

黛玉只得收敛了杂乱的心绪,胡乱点着头,就这么上了轿子。</p>

荣国府的轿子最先离开。</p>

紧跟着其它的轿子也陆续离开了。</p>

而这时和珅目送着他们远去,这才故意碰掉了香囊,又低头将香囊捡起来。</p>

仿佛他乍然出了轿子的唐突行为,不过是为了捡一只香囊。</p>

“回府。”和珅正襟危坐地道。</p>

仿佛刚才那个为了多看林妹妹一眼,而假装弯腰捡香囊才出了轿子的人并不是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