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修)

[红楼]权臣之妻 故筝 4000 字 3个月前

第四章</p>

以和珅现在的地位本事,自然是建不成的。</p>

他将目光放到了乾隆的身上。</p>

和珅真正发迹,是从何时开始的呢?</p>

从他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颇有理财之能,令布的存量大增。兼之和珅生得俊美挺拔,乾隆见之,便觉得实在珍惜这样有才有貌的青年,遂将其擢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p>

打这时起,和珅是乾隆跟前的红人了。</p>

之后两年,和珅晋升的速度更是堪比坐了火箭。</p>

上辈子和珅在商海里就滚过了一圈儿。和珅需要慢慢学的东西,他却不必,直接便能用上。</p>

……</p>

和珅渐渐想得入了神。</p>

“公子?”</p>

“公子?”宣通道长有些不安地搓了搓膝盖。</p>

明明在福建也是个角色,常人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但到了和珅的跟前,宣通道长便总觉得自己矮了一头,半点造次都不敢。</p>

“嗯,你先歇下吧。有如何打算,明日再与我说。”</p>

宣通道长只得应了。</p>

“取碗甜水来给道长。”和珅道。</p>

丫鬟应了声,取了甜水、点心摆在宣通道长跟前。</p>

这些玩意儿,却是宣通道长从前不曾见过的,他压下心中惊奇,不好表露出半点土包子的模样来。</p>

果然还是京城里的好东西多。</p>

宣通道长一边感叹,一边克制不住地大口吃喝了起来。</p>

和珅慢悠悠地欣赏着他的姿态,心底隐约已经有了数。</p>

这些甜水、点心都是在清朝食物原本的基础上,经过了更为精密的加工制成的。自然是精细了不少。不比宫中饮食,但若是民间,却足以叫人惊艳了。</p>

和珅很满意。</p>

将来的生财之道又多了一条。</p>

“道长歇息罢。”和珅起身离开。</p>

宣通道长不敢拦,起身连连点头,目送着和珅离开。</p>

待和珅走远,宣通道长方才打量起这处宅子。</p>

不显何等富贵,但却处处透着精妙气。</p>

宣通道长在脑子里回想一番和珅方才的模样,心底又忍不住叹道,京城果真是不同的。在他跟前,自己竟是更觉自我渺小了。</p>

丫鬟们很快收拾了碗碟。</p>

宣通道长往桌上一扫,才发现上头留了一封书。</p>

拆开一看,宣通道长立刻便打了个激灵。而越往下看,他就越是颤动不已。那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兴奋。</p>

他就知道,公子是早有准备的!</p>

宣通道长将那封书叠好揣入怀中,没再去寻和珅,甚至第二日就搬了出去。</p>

之后一段时间,宣通道长都居住在京城郊外一处小道观中。有几个听过他名声的,这就拜上了门来。在他们的牵引之下,宣通道长开始逐渐打入京城富贵人家的圈子里。</p>

而这,仅仅只是他重新在京城打下名气根基的第一步。</p>

清乾隆三十一年,开科举。</p>

和珅年十六。</p>

他的老师,吴省钦、吴省兰二人极为看重和珅身上的才华本领,在和珅身上花了不少心思,力求和珅能取得一个好名次。</p>

这一年,一处小道观终于有了些名气。</p>

但凡寻常郎中大夫不能医治的怪病,都可到这里去试一试。虽然京中权贵之家对此分外不屑,但多少都对这家道观有了些印象。</p>

此时,和珅正坐在窗下,拆着手边的书信。</p>

一封是宣通道长写的,是与他说道观的近况。和珅草草扫过便撕碎焚烧了。</p>

另一封却是从扬州来的。</p>

和珅三两下便拆开了来,嘴角还带着他自己不曾注意到的点点笑容。</p>

不过很快,那笑容便消失了。</p>

这信并不是黛玉写来的,而是林如海写来的。</p>

不知为何,贾雨村早早就由林如海推举重新做了官,而黛玉却迟迟没有进京来。</p>

和珅很无奈,大约是因为他以自身一己之力,推迟了贾敏的死期。荣国府自然也就不会来接人了。</p>

和珅按捺下思绪,细细扫过了那封信的内容。</p>

不久,和珅便挑了下眉,嘴角还不留痕迹地勾了勾。</p>

倒是没有和书中的剧情偏离太远。</p>

荣国府派去扬州的人还在路上,大概是因为早早先去了信的缘故,所以还没等到人,林如海便迫不及待又写了信给和珅。</p>

林如海拿不准是否要让黛玉随荣国府的人进京来。毕竟他是离不开任地的,纵使黛玉身边再跟了丫鬟奴仆,去的也是外祖家,林如海也依然牵挂不下。</p>

于是便托到了和珅这里来。</p>

和珅折了信,却是压在了书本间。</p>

其实何必林如海特地嘱托呢?若是黛玉进了京来,他自然是要照拂的。</p>

正想着,窗棂突然被敲响了。</p>

和珅抬头朝外看去,就见和琳正站在外头,满面委屈。</p>

和珅不得不暂且放下手中的书本:“这是怎么了?难不成还被谁欺负了?”</p>

“我今日在官学听人说了……”和琳气鼓鼓地道。</p>

“说什么了?”</p>

“说兄长不日便要娶亲了。”</p>

和珅觉得好笑。</p>

要娶亲了,他自己怎么不知道?</p>

见和珅不出声,和琳便更觉失望了,他垂下眼眸,低声道:“听闻是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这等家族出来的人,若是日后对我不好,兄长岂不是也护不住我……”</p>

和珅更觉得好笑了:“说的什么胡话?你说的这家姑娘,我连见也没见过。”</p>

“当、当真?”和琳抬起头看他,眼角还挂着点泪珠:“可他们都说兄长要先娶亲,方才去考试。”</p>

和珅在记忆力搜寻了一番。</p>

隐约记起来,最近似乎是有人同他提起此事。</p>

但和珅的心思压根不在上头。</p>

何况在他看来,自己的年纪不大,那些个姑娘年纪便更小了。如何能娶回家?</p>

和珅摇头:“莫要打搅你兄长了,你快回去看你的书罢,整日听风便是雨,怎的这样不稳重?”</p>

和琳抬手抹了把眼泪,却是笑了出来:“兄长不娶亲就好……”</p>

和珅抿了抿唇,没说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