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第229章

大明武侯. 故筝 1894 字 3个月前

那人张了张嘴,扫了扫陆长亭,又扫了扫进门来的年轻男子,最终还是选择闭了嘴,走了出去。反正听主子的话就是了。</p>

张行瑜站在了陆长亭的身侧:“之前那么多天都不曾叫过我,怎么今日将我叫出来了?”</p>

陆长亭知道张行瑜一直跟着他,而张行瑜也知道陆长亭早有察觉,只是双方各自心知肚明,却都未捅破过。</p>

“还记得你欠我一次吗?”陆长亭淡淡道。</p>

张行瑜微微一愣,随即笑道:“记得。”</p>

陆长亭转过头来,也笑了笑:“那就请千户履行吧。”</p>

张行瑜却没立刻应答,他盯着陆长亭专注地瞧了一会儿,陆长亭也根本不惧他打量,就这样任由他来瞧。张行瑜看了一会儿之后,终于松了口:“好。”</p>

这个松口自然不是那样简单,当张行瑜应答下来的那一刻,就代表他不得不和燕王站在的一处了。毕竟哪怕天大的人情,在这样的时候都是无法起作用的。所谓人情也不过是个借口罢了。</p>

陆长亭顿时放下了心。他提笔写了两封信,交予张行瑜。</p>

“一封是秦王的,一封是燕王的。”</p>

张行瑜笑道:“您倒是不怕我转手交给建文帝。”</p>

“不怕。”</p>

张行瑜脸上笑容更甚:“那便请您等着吧,必然不会有半点疏漏。”张行瑜能做上千户,手底下自然有能派出去的人,而建文帝一向不喜锦衣卫旧部,自然对其掌控力是远远不如洪武帝的。而锦衣卫旧部也对新帝有所不满。这时候被派出去与藩王送信,最合适不过。</p>

朱允炆身边的几个人,着眼于大局,自然不会注意到这些微末小事。哪怕整个皇宫内宦都掌于朱棣之手,他们也未必会注意到。</p>

朱允炆身边的几人终究是理论性强,但真要实干起来,没一个顶用的。</p>

张行瑜拿了信便走了。</p>

陆长亭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去一趟东宫,这时候三子倒是进来了。三子带着满面疑惑之色,见了陆长亭,躬身道:“主子,外头来了个人不肯走,非说是要见您。”</p>

这时候还能有什么人来寻他?若是同僚,那么必然便会报上官职姓名了,听三子的口吻,这人倒不像是官员。</p>

“那便请进来。”陆长亭道。陆长亭也有些好奇,这人会是谁。</p>

陆长亭在花厅中见到了此人。</p>

那是个中年男子,面容俊美,岁月在他的脸庞上增添了更多成熟稳重的魅力。他见到陆长亭,便先拜了拜,道:“见过陆侍郎。”</p>

陆长亭盯着他的面容瞧了一会儿,微微有些不确定地道:“……安老爷?”</p>

跟前站着的,不是安喜的父亲是谁?</p>

“安喜呢?”陆长亭紧跟着问。</p>

安父笑了笑,道:“侍郎果真不曾忘记我们。今日前来,我并未带上安喜。”</p>

陆长亭神色一动,转而将安父请到了书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