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第223章

大明武侯. 故筝 3055 字 3个月前

“傻了吧?那是陆公子啊!从前在北平待了很久,乃是王爷的义弟啊!”</p>

“噢噢噢,便是那位传说中的陆公子,倒是真想要见识一番他的本事,也不知是否副实。瞧这位陆公子的模样,可着实有些娇气啊……”</p>

陆长亭这头入了营帐,笑道:“北平竟也有人不认识我了……”</p>

朱棣点头,等到放下身后的帘帐之后,他便一手揽住了陆长亭的肩,语调颇有些酸意地道:“如今世人只知太子身边的陆状元,哪里知道我身边的陆长亭呢?”</p>

陆长亭没想到三言两语又被朱棣酸酸地拉到了他的身上。</p>

这回倒是轮到陆长亭心虚了。</p>

“其实也留不了多久了。”陆长亭低声道。</p>

“何出此言?”朱棣察觉到陆长亭话里似乎还有别的意思。</p>

陆长亭脸上表情褪去,低声道:“太子身体不大好……”</p>

朱棣已经迅速明白了陆长亭的未尽之语,他抿紧了唇,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p>

帐中一时间寂静了下来。</p>

直到有人在帐外道:“王爷,观童求见。”</p>

观童,就是历史上劝降乃儿不花的人。</p>

“你去吧。”陆长亭端起了茶杯。</p>

朱棣却没动,只让人将观童带进来。然后陆长亭便见到了这个历史上的,决定第七次北伐之战的关键人物。</p>

那是个中年男子,五官普通,神色恭敬,倒也没什么出奇之处。不过那人似乎对陆长亭有几分兴趣,在行过礼后,当先朝陆长亭看了两眼,然后才看向了朱棣。这样的行为是显得有两分无礼的。若是个聪明人,便该知道不能如此行事。</p>

朱棣注意到了他的举动,当即便不悦了起来。他冷淡道:“观童莫不是认识军中监军?”</p>

观童惊讶道:“原来这位公子乃是监军?多有失敬。”观童随即拜道:“小人应当是不认得监军的,只是觉得瞧上去颇有些亲近,这才不由多看了两眼。”</p>

虽然观童的解释听上去不似作假,但朱棣在听见“亲近”二字,脸色还是不自觉地往下沉了沉。观童也隐约察觉到自己的举止恐怕惹来了麻烦,当即规矩地收敛了目光,等候朱棣问话。</p>

陆长亭这会儿却是来了两分兴趣。</p>

观童不像是在胡说,他也不大可能是个笨蛋。自己究竟哪里看上去,使他觉得亲近了呢?陆长亭有些好奇。</p>

等到朱棣问完了话,那头观童也已然应下去劝降他的好友乃儿不花。朱棣不愿观童再留在此处打搅了他与陆长亭,便未让观童作停留,直接命人将他带了出去。</p>

陆长亭却是也跟着起身走了出去。</p>

朱棣的脸色黑了黑,低声道:“他说不定是满口胡说的……”</p>

“我去问一问就知道了。”帘帐落下,陆长亭已然不见了踪影。</p>

陆长亭出了营帐时,观童还未走远,他很轻易地便追了上去。</p>

“敢问先生瞧我哪里觉得亲近?”走上前陆长亭便直接了当地开口了。</p>

观童愣了愣,转过身来,目光不自觉地落到了陆长亭的脸庞上,躬身笑道:“只是觉得监军与昔日一位友人颇有些相似,给人以熟悉感,这便觉得亲近了。”</p>

“哦是吗?我便冒昧问一问,那人姓甚名谁,多大年纪?”陆长亭顿了顿,道:“先生不要取笑。我乃是孤儿出身,从不知父母身份来历。突然听见先生如此说,便不免有些好奇。世上相似之人到底是少的。说不定先生口中的这位昔日友人,便是我的亲族呢。”</p>

观童顿了顿,似乎是有些惊讶,紧接着他才遗憾地道:“我那友人早已失去了行踪,有二十余年了……他乃是东陈冒家人。”</p>

“东陈冒家?”陆长亭挑眉。他还真没注意过历史上是否有这么个家族。</p>

观童微微一笑,道:“说东陈冒家,您或许不知晓。但这冒家退隐的老太爷,乃是当年的妥督丞相冒致中。”</p>

一说冒致中,陆长亭便想了起来。</p>

元朝末年时,这个冒致中任元朝的两淮盐运司司丞,不久后张士诚起兵泰州,自立为吴王,冒致中便被挟去做了妥督丞相,后来他托病力辞,从吴王手下脱离,也正因为这个决定,才让冒家得以保存。陆长亭隐约记得,朱棣当了皇帝之后,这家人都还有站出来送东西给朱棣的。</p>

这是个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家。</p>

难道他也是冒家的人?</p>

毕竟据观童所言,失踪二十余年,倒也对得上。毕竟他刚穿越过来,就不见了父亲的踪影。</p>

观童思考了一下,道:“不过若说如何像,倒也不是……我那友人模样生得普通些。”</p>

言下之意便是陆长亭的容貌太过夺目,怕是不大像的……</p>

陆长亭点点头:“我知晓了,多谢了,先生请吧。”陆长亭说完道谢的话,方才离去。</p>

观童却没有立即动步子,他在后面望了望陆长亭的背影,等到陆长亭都走远了,他方才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