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针锋相对

大龄皇后 故筝 2532 字 3个月前

第三十七章</p>

孟泓没有要强求的意思,他留下礼,便告辞了。</p>

待行出了静宁巷,等候在外的孟萱方才迎了上去,问“今日她不应邀了”</p>

孟泓点了下头。</p>

孟萱皱起眉“这样耗下去,何时是个头不如不管她”</p>

孟泓转头,看着她,只淡淡道“正因你如此,孟家结下的仇家才越来越多。”</p>

两人不再交谈。</p>

不多时,马车从杨宅驶出,渐渐驶出巷子。</p>

孟泓翻身上马,跟了上去,孟萱不明所以,但她向来依赖这个兄长,想了想便也跟了上去。</p>

李天吉重金购下的画舫,已然停靠在岸边,岸边来往的人都朝画舫投去了惊叹的目光。而更令他们惊叹的是,那悬金挂玉的马车在岸边停下,上头下来了几个姑娘</p>

“那是谁家的”</p>

“当是李天吉的一双侄女。”</p>

“今日可有好戏瞧了,前脚东陵李家的姑娘公子,方才租下一只画舫,若是湖上碰了面,也不知会不会对着吐唾沫”</p>

“哈哈你这老东西,人富贵人家,吵起架起来,岂会如你一样吐唾沫扯头发打耳光”</p>

李妧也早察觉到了岸边的动静,但她只扫了一眼,便不再多瞧,今日她的目的,又并非为和人争锋。</p>

她身边的姊妹,倒是发出了嗤笑声,道“若知晓我们在此,她们便该识趣些,早早退走,不然丢了面子的是她们”</p>

李妧脑中正在谋划另一桩事,此时听她聒噪,倍觉心烦,便出声道“心胸狭隘怎能长远我们出自大宗族,又何必与他一个假货计较”</p>

李妧在姊妹中威望极高,听她出言,其他人都讷讷闭了嘴,只是看向李妧的目光,却多有不服。</p>

外头的人都知道李妧要嫁到柳家去了,她们又怎会不知</p>

正因为知道,所以心下就多有轻慢。</p>

再倾李家之力培育又如何最后到底是便宜了柳家的劣等货色</p>

李妧并未察觉,她一心向湖面上望去,像是在等待什么。</p>

她的婚事,已经不能指望祖父了。</p>

那日小皇帝随口说了三两句,祖父心下便有了决断,觉得拿她作牺牲,为李家换取更高洁的名声,倒也有所值。</p>

毕竟不论如何,只要李家与柳家结不成亲,背后总会有人念他李家忘恩负义、嫌贫爱富</p>

可若是真结了亲,那全天下都该知晓,李家是何等有情义的人家李氏宗族是何等值得依托的一棵大树</p>

李妧咬了咬唇。</p>

正好啊</p>

萧光和自个儿送上了门来。</p>

那就让她瞧瞧,他年少时对她生出的那几分情愫,究竟有多重</p>

李妧这方注意到了李香蝶等人,李香蝶这方却也注意到了他们。</p>

李香蝶皱起眉,埋怨一句“真是令人厌烦”</p>

刘嬷嬷仿佛听不见她们的声音,也更为注意到东陵李家的画舫,她只低声和杨幺儿说着话,讲述先帝在时,曾携宫妃搭乘龙船,自运河而下她当时随侍船上,又见了何等风景,刘嬷嬷一并都说了。</p>

相较之下,这画舫,那外头的东陵李家女,都不值一提了。</p>

原本就站得高,又哪里还看得上那些不入流的人和不入流的手段呢。</p>

杨幺儿的性情更不懂这些,她自然也只乖乖听着刘嬷嬷讲述那些故事,并不理会外头的动静。</p>

李家这对双生姐妹渐渐受了影响,倒也冷静了下来,只安心陪着杨幺儿,心道,那李四定然不知道她们的际遇造化,将来谁比谁强倒还说不准呢</p>

这时有妇人来敲门,道“天光正好,姑娘可要到栏杆边上喂鱼儿去”</p>

刘嬷嬷住了声,将那妇人的话又低声复述给杨幺儿听。</p>

“去。”杨幺儿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p>

刘嬷嬷见她面上鲜活之色越发多起来,心下也甚是欣喜,转头对那妇人道“准备鱼食。”</p>

妇人点头,转身走了。</p>

刘嬷嬷扶着杨幺儿起身,与春纱一左一右走在她身边,陪同她往栏杆边上走去</p>

而此时,李妧的画舫之上,东陵李家的几个姊妹正谈及了文昌观。</p>

“那些人打文昌观回来后,便口口声声说山中遇了仙子一般的人物,他们还拿来与四姐相比较”</p>

“你打哪儿听来的”</p>

“吕家老三说的,当不会有假,她说那日她也在。说那女子,虽然戴着帷帽,但的确气质出众,站在那里,竟叫人生出不敢亵渎之感,真如见了天上仙子一般。后头还有更诡奇的呢那观中数百年的老树,上挂符文、祈福丝带,她一走过去,树叶沙沙作响,符文丝带绕她而走场面甚是壮观美丽当即便有人夸赞她,一袭留仙裙,当真是留仙了”</p>

说着,她们悄悄向李妧的方向瞧了一眼。</p>

李妧面上冷淡,手指却是暗暗攥紧了帕子。</p>

她在京中名声,经营多年方才有今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