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我愿助你

大龄皇后 故筝 2719 字 3个月前

她还顺手摘了些菊花。</p>

刘嬷嬷见了,总觉得给皇上送菊花,一簇白一簇黄,好像哪里不太对。</p>

她忙道“不若送些别的这外头的花儿,到底是不及宫里的花儿。”</p>

杨幺儿打量一番手头的花草,点点头,于是蹲下身去,用手指头刨了个小土坑,又把花给种了回去。</p>

刘嬷嬷看得哭笑不得,但也并未制止她的动作,只是等杨幺儿起身后,她便拿了帕子仔细给杨幺儿擦手。</p>

待擦净了手,杨幺儿便在山林间转悠了一圈儿,捡了满怀的枯叶,里头还混着两个松果。</p>

杨幺儿抱着到了刘嬷嬷的跟前。</p>

刘嬷嬷会意,点头道“这样好,这样好。”</p>

管它枯枝败叶呢,都好都好。</p>

这会儿李家姑娘还陪在侧,孟家兄妹却只剩下了孟泓。</p>

孟萱听闻越王也来了文昌观,便向杨幺儿告了别,在杨幺儿这里,孟萱就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她爱去哪里,杨幺儿都不关心,便让她走了。</p>

原先孟泓也为杨幺儿的外表所迷惑,当这位新后并不似传闻那样,那帷帽之下应当是个翩翩人物,美貌而又不失聪颖,更胜李四。</p>

可如今孟泓在旁边瞧着,瞧得多了,慢慢他也察觉出一丝不对劲了。</p>

她行动举止,如同稚子一般</p>

原来传闻是真。</p>

不,也不算是真。</p>

至少在传闻之中,有人竭力丑化这位新后,几乎将其说成是丑陋粗鄙又满脸鼻涕眼泪,行动都极蠢笨的女人</p>

可眼下,又哪里有与传言切合之处呢</p>

换了个心思,再去瞧这位新后,孟泓反倒更觉得动人。</p>

这天底下的聪明人何其多,这样一人,实在难得。</p>

于是孟泓见她采花,也觉得有趣。</p>

见她刨了个小坑,将花又种回去也觉得有趣。</p>

连她从林子里捧了枯叶出来,也是有趣。</p>

这会儿刘嬷嬷命人拿了个新的匣子来,于是杨幺儿便小心地将枯叶和松果都拨弄进去,尤其那两个松果,杨幺儿还不舍地摸了好几下。</p>

刘嬷嬷看了不由低声笑,忙将匣子合上。</p>

“姑娘的手又脏了。”她将匣子递给旁人,掏出帕子继续给杨幺儿擦手。</p>

孟泓别开了目光。</p>

但他脑中却还印着,方才她不舍地轻抚松果的画面。</p>

她的手指细长,白皙且没有瑕疵,只沾了点泥灰。她抚摸着圆圆的松果,孟泓几乎能想象得到,她帷帽之下,该是何等不舍的神情</p>

“姑娘还走吗”刘嬷嬷问。</p>

“冷。”杨幺儿伸出十根手指头给嬷嬷看。</p>

指尖都冻白了。</p>

刘嬷嬷忙道“回去,咱们回去了,山里头冷得很。”</p>

杨幺儿便乖乖跟着她往外走。</p>

孟泓默不作声地跟在了后头,比起之前的舌灿莲花,这会儿他倒是沉闷了不少。</p>

众人回到文昌观,孟泓便告辞去寻孟萱了。</p>

李家两个姑娘倒是始终没有挪步,她们亦步亦趋地跟着杨幺儿,说“等将姑娘送回了宅子,咱们再走也是一样的。”说罢,李宁燕更是道“明日姑娘去画舫上玩儿罢我们明早来接姑娘。”</p>

显然不愿再被孟家截了胡。</p>

刘嬷嬷闻言,在杨幺儿跟前低声道“姑娘,这孟家兄妹,一个心思复杂,一个蛮横乖张,姑娘不能轻易原谅了他们,下次但凡他们开口,姑娘只管拒绝了就是。这李家若相邀,倒是成的”</p>

杨幺儿有些茫然,眼底还不经意地流露出了一丝苦恼。她小幅度地点了点下巴,想,下次收了礼物再拒绝好了。</p>

这样就听了皇上的话,也听了嬷嬷的话。</p>

“明日,好。”杨幺儿道。</p>

李家姑娘面露笑容“我们送姑娘回宅子。”说罢,二人扶着杨幺儿上了马车。</p>

这边下山,朝杨宅行去。</p>

而那拿着两只蟹、一匣子枯叶的侍卫,也正往皇宫赶去。</p>

彼时萧弋刚从西暖阁出来。</p>

这是他头一次,见到这样齐的内阁大臣、左右丞相、六部之首齐聚一堂。</p>

毕竟从前,众人都未将他放在眼中,没事也懒得与他打交道,更何况他又未亲政,底下人便更不会拿着政务来找他了。</p>

大臣们已经散去。</p>

萧弋回转身看了一眼西暖阁的方向,眸光冷厉,再不掩饰威势。</p>

一个小太监战战兢兢来到他的跟前,躬身道“皇上,杨姑娘身边的高侍卫回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