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节

他有点不好意思,婉转地去信表示暮野兄不用这样客气,毕竟细作那事追根究底还是墨宗自己的保密工作不到位,和定安城和封家关系不大。</p>

自己挖了个坑然后踩进去,总不能埋怨路政管理没给及时填补吧!</p>

封大公子的回信很送到,说无关封家或是边军,是他个人对宁锯子差点遇险的一点慰问,且羊角巷子的小院地方也不算宽敞,远比不上从非弟手获得的利益,要他不用客气,大胆收下。</p>

信上还一并表示,非弟最近送来的白笺纸书写效果格外优秀,能不能回信的时候再捎来一刀。</p>

宁非欣然应允。</p>

他想了想,觉得人家诚意馈赠,自己若是一昧拒绝也未免太不给面子。</p>

反正来日方长,大不了以后再想办法给暮野兄找补回来,他宁非从来不会让朋友吃亏。</p>

于是羊角巷子的那间小院,就成了宁锯子的私产。</p>

因为细作们之前开了家豆腐坊,店面和厨房都是现成的,宁非就想起答应过牛婶子的食肆。</p>

他看过那间院子的房契,正像暮野兄在信上说的,面积的确不算大,做酒楼根本不够用,而且墨宗目前也没有多余的人能派去运营,人员外招又会增加成本和风险,不划算。</p>

但是做成餐店模式的食肆,提供少量堂食并外卖打包服务,这倒是没什么问题。羊角巷子就在朱雀大街后身,是人流密集的繁华之地,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食客是不缺的。</p>

有人吃大餐,自然也有人喜欢家常小菜。行商的大多都赶时间,若不是要洽谈生意走人情关系,还是简单美味的工作餐更有市场。</p>

于是,做定安城第一家餐店的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店铺参考现在餐厅设计,没有包厢,只设一部分散台,开放式的选餐柜,下部安装小型炉灶保温。</p>

一部分灶台安装在前院,与开放式选餐柜并排,主要负责炖肉等重口味菜肴的烹制。</p>

小火慢炖的瓦罐锅,既不会泄露牛婶子的烹饪秘诀,又可以通过香气吸引食客,一举两得。</p>

食客进门后,可在选餐柜自由选择菜肴,按照选好的菜色定价算钱,简单直接。</p>

每日店铺还会推出固定菜色的搭配组合,套餐价格会比单选有一定优惠,用以消化销售较慢的菜色,避免浪费食材。</p>

每日的菜单由牛婶子确定,店内的管理工作也有牛婶子负责,简单的说,就是把新食间的模式搬到定安城这个更大的舞台,足够牛婶子挥洒。</p>

不过这样一来,牛婶子的压力就很大了。</p>

她这几日都在抱头想菜单。刚开张的食肆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硬菜,一炮而红后面才好做下去,她这第一步必须要迈好。</p>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用最拿手的红烧系和辣椒系,一醇厚一刺激,再搭配些自家腌制的小菜做配,算是特点鲜明。</p>

牛婶子也不是纠结的人,既然决定了就大方去做,很拟定好了餐单。</p>

她留了几个熟手维持新食间的运转,自己带上余下几名妇人,一大早就乘着马车进了定安城,为两日后食肆开张做准备。</p>

开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纵然有矩子已经改建好的房子,食材的选择和购买还是需要她自己张罗。</p>

宁锯子倒是想要热心帮忙,无奈他没做过饭,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蔬果肉食新鲜,来了也只能拖后腿。</p>

何况牛婶子也舍不得让他奔波劳累。矩子最近在忙着水坝建造,一直来回与九凌湖和坞堡,开食肆这点小事就不用惊动他了。</p>

好在有定安城坐地户梅大娘的帮忙,牛婶子仅用了大半天就摸清了城菜市场的分布情况,并且亲自做了实地考察,初步确定了两家可以合作的农户。</p>

她又花了一整个晚上熟悉新店的灶台,桌椅摆放和选材柜的操作都和食间不同,需要安排专人负责。</p>

柴火定安城有上门售卖的,直接掏钱购置就成,猪肉却是要从墨宗拉过来的煽猪,运费要计算入成本。</p>

临来之前,宁锯子曾经叮嘱过牛婶,食肆的目的不仅仅是赚钱,在留足工钱的基础上尽量多换些物资,牛婶子把这些话都记在心。</p>

终于等到了开店的这一天。</p>

一大早,一辆拉猪肉的马车便停在了羊角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