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天下闻名的云浮学宫,自义理派掌权后便规定非世家大族不得入学,严格筛查弟子的血统。</p>

严格到,就连谢老之前借兵的封家也不能破例。</p>

封家世代镇关,名将辈出,其麾下的“黑甲军”悍勇无匹,把守西北边境多年,将胡骑主力牢牢阻挡在雍西关外。</p>

可虽然算是实权门阀,但封家远离京城,在朝没什么势力,大业朝的皇室对这个“国之壁障”不甚看重,用归用,军需用度总不给足,间或还要克扣或拖欠一下军饷,生怕封家借机做大,拥兵自重。</p>

说到底,皇室的态度,和朝世家不无关系。</p>

封氏军伍出身,据说祖上还有些胡人血统,族子弟早早就学着舞枪弄棒,靠战功一点点攒出家底。</p>

这样简单粗暴的发迹史,显然是不配和世家豪门一起玩的。</p>

二十年一修撰的世家系谱,是大业朝各家实力地位的风向标。连破落的江东马氏都位列其上,封家却永远不配拥有姓名。</p>

云浮学宫更绝,几次婉拒封氏子弟上山求学。当家山长被刀架着脖子也不肯松口,着实让世人见识了义理派的风骨。</p>

当然,也狠狠踩了封家的脸面。</p>

此时过后,封家成了京城一大笑话。人人都说狗改不了吃屎,兵痞做了官也脱不开命里带的土腥,气得老都护在家打断了六根碗口粗的练功桩。</p>

自此以后,除了讨要军饷,封家不再踏足京城,自家地盘更是严禁云浮学宫踏入。</p>

此次谢老持云浮令牌借兵,一开始也是遭了大白眼。不过谢老脸皮厚,大德圣人又与封家有段渊源,大都护封伯晟看在圣人的面子上,命长子封恺亲自出关寻人,轻松打退数波流窜的散匪,还在胡刀之下救出了宁非。</p>

若是换成其他学宗,别说救人,不就地砍了就是有礼貌。</p>

封家尚且如此,其他的寒门庶民更没机会了。</p>

也正如此,墨宗讲究的有教无类与时下主流相左,却能得到弟子发自内心的忠诚。就算濒临绝境也不愿离开,只因这里是唯一不吝给予知识的圣地。</p>

如今可以接触更玄妙的领域,众人不可能不拼命了。</p>

宁非倒是完全没有压力。</p>

虽然谢增在他耳边苦口婆心了一个时辰,但他还是谢绝了对方想要为他彻夜补习的好意,决心要好好睡上一觉。</p>

这具身体十七岁,相貌和他十分相像,虽然有些营养不良,但健康程度却比他前世好太多。</p>

原身的出身也不错,是六代矩子常山的亲传弟子。</p>

师傅常山承宗以后,力排众议开启秘图“天火雷”,并集结宗门精英进山制作,宁非当时也在进山的队伍,可见这个孩子天资十分聪颖。</p>

“天火雷” 是大德圣人留下的配方,成品据说可崩山裂土,震天撼地。岳万峰临终前曾对二代矩子留有遗命,二百年内若非墨宗面临生死关头,绝不可轻易让天火雷出世。</p>

彼时墨宗已迁居庸西关外,选定了牛背山作为落脚之地。</p>

然而雍西关外多草原荒漠,土地干旱贫瘠,常年风沙漫天,生存环境十分恶劣。</p>

而牛背山下地势平坦,石沱坡又多有胡骑活动,没有坞堡的保护,墨宗弟子不不拿起武器对抗胡骑,几次冲突下来,人员损失惨重。</p>

原身的父母就是死于胡骑的屠刀。</p>

矩子是宗门天赋最高的人,常山决定的事没人反对。他把建造坞堡的工作安排给三老共同主持,自己带着精英弟子进了牛背山,全力研究“天火雷”秘图。</p>

然而,天火雷的制作工艺复杂,过程凶险,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事故。</p>

众人虽然小心谨慎,无奈一次错误的操作引发爆炸,常山和大部分弟子当场死亡,宁非虽然侥幸存活,却因被爆炸的冲击波震成了傻子。</p>

精英全军覆没,墨宗一蹶不振,只能凭借着坞堡苟延残喘。</p>

这就是墨宗继承权争议的由来。</p>

也是天意注定,鱼木两队出门寻粮的时候,谢增也上牛背山为原身采药。平时都乖乖在家的少年竟然跑出了坞堡,径直去了石沱坡附近的村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