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

窄红 折一枚针 2610 字 3个月前

“你说。”韩山的声音很轻。</p>

“那五亿七千万不变,仍然转入代管账户,”匡正扯开领带,扔到茶几上,“但其两个亿,我想用来投资市场短期货币型高收益产品,从而解决你的资金短缺问题……”</p>

“我不同意。”韩山没等他说完,直接拒绝。</p>

“韩总,”匡正马上解释,“五亿七千万仍然是专户的钱,只是把两亿用做短线投资,一周到两周时间,收益可以……”</p>

“你不用说了,”韩山没有商量的余地,“你是怎么答应我的?你说以你的职业生涯保证,绝不在我的户头做任何风险投资和过激套利。”</p>

是,匡正是这么说过,但这不矛盾,他只是通过金融手段,利用资金短缺的形势解决韩山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吧韩总,你考虑一下,产品我也在物色,但就这一两天,这一波过去就没机会……”</p>

“我不需要考虑,”韩山再次打断他,“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打这笔钱的主意,无论是为了什么。”</p>

这简直是违背经济学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匡正意识到,韩山很轴,至少这件事上,他在感情用事。</p>

这也是做私银和a的不同,a是机构对机构,参与者基本是理性的,但私银服务的是个人,是个人就有偏好、有喜恶,有明明正确但就是不肯接受的建议,换句话说,私银的决策不是最好的,而是财富的主人所期望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和经济学强调的最优效应有所偏差。</p>

而匡正的职责,就是磨合沟通,让客户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把钱投到正确的地方:“韩总,”他从沙发上起来,“你做实业,不研究金融,但我是你的私银,玩金融我是专业的,我需要你相信我。”</p>

韩山想相信他,但有顾虑:“我说过,我夫人的身体不好。”</p>

就是癌症晚期,按最高的治疗标准,几千万也够了,“两个亿,”关键时刻,匡正拿出十年练就的自信,“我保证不会赔。”</p>

他们在博弈,第一次合作,无论脾气还是理念,都要统一到一条路上。</p>

宝绽在一旁听着,觉得匡正说得对,他只是不知道韩夫人的病,如果见过她的样子,他一定能理解韩山的心情,也能体谅他的过度谨慎,但现在他们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会引起误解,甚至矛盾。</p>

“不,”韩山主意已定,“这两个亿我不投。”</p>

“韩总,”匡正最后一次争取,“我请求你,再考虑一下。”</p>

匡正是为韩山好,只是不能把他说服,宝绽一着急,穿着拖鞋跑过来,从匡正手里拿过手机,张口就叫:“韩哥,是我,宝绽。”</p>

匡正的手还维持着握电话的姿势,瞪着他,愣了。</p>

“哥你听我说,”宝绽的语气和匡正不一样,他不是搞金融的,也不是韩山的乙方,自然亲近,更像是朋友,“我知道你什么都为嫂子想,但老匡也是为你想,你俩的想法都没错,可这是个金融的事儿,你得承认,他比你懂。”</p>

宝绽接过电话,韩山没意外,他早知道这两人是一家,有点夫妻店的意思:“我知道你哥是为我想,但我们的出发点不同。”</p>

匡正是为了让他多赚钱,但比起钱,韩山更在意妻子未来的保障。</p>

“嗯,韩哥,”宝绽顺着他的话往下捋,“所以从道理上,你是认同老匡的,只是感情上,你不愿意冒险,怕他搞砸了。”</p>

是这么回事,韩山承认:“毕竟第一次合作。”</p>

“韩哥,你信不信我这个弟弟?”</p>

他们是知音,韩山当即答:“自然信。”</p>

“你要是信我,”宝绽扭头看向匡正,“那你就信他,因为我比相信自己还相信他。”</p>

匡正盯着他,什么都明白了,似曾相识的宾利,刚刚电话里的戏腔,宝绽和韩山早就认识,甚至是能互谈信任的关系。</p>

“韩哥,”宝绽像个有求于长辈的晚辈,“就让老匡做吧,他不会让你失望的。”</p>

同一件事,让宝绽循循一劝,韩山就软了:“宝老板……”他叹一口气,“行吧,跟你哥说,让他注意风险。”</p>

“好,”宝绽的脸亮起来,“谢谢韩哥!”</p>

电话挂断,宝绽特别高兴,他帮他哥把事谈成了,韩山也有了资金,他把电话递回去:“哥,韩哥同意了!”</p>

韩哥!匡正可笑不出来,冷冷地凝视他,声音比眼神还冷:“所以韩山这一单,是你大晚上去给我求来的?”</p>